2023-04-13 11:29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陳丹丹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4月11日,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審理一起非法出售員工簡歷案。受害公司通過后臺日志監測到有人在非工作時間、非工區IP大量下載個人簡歷,涉及1.3萬余份內部簡歷被盜,遂報案...
? ? ? ? “我的賬號被盜了,公司去我家里查電腦了……”
? ? ? ? 2022年9月,前同事告訴已經從某科技公司離職的招聘專員于海(化名)這一消息,于海才意識到,自己盜取前公司內部簡歷的事情就要敗露了。
? ? ? ? 4月11日,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審理一起非法出售員工簡歷案。受害公司通過后臺日志監測到有人在非工作時間、非工區IP大量下載個人簡歷,涉及1.3萬余份內部簡歷被盜,遂報案,犯罪嫌疑人于海被公安機關抓獲,公訴機關同時對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 ? ? ? “想看看‘大佬’們的信息”
? ? ? ? 2022年5月,于海從公司離職,其內部賬戶同時被注銷。考慮到后續的求職與工作需要,于海以學習技術人員簡歷、掌握技術知識便于招聘為由,找到前同事孫瑞(化名)借用內部人才庫賬號密碼,稱“想看看‘大佬’們的信息”。
? ? ? ? 孫瑞對于海的話并未多想,她先后將賬號密碼、短信驗證碼發了過去,并通過微信掃描登錄二維碼,幫助于海成功通過了內部權限的審批查詢。
? ? ? ? 進入人才庫界面后,于海發現個人簡歷可以大批量任意下載。想到自己當時找的工作也是獵頭,轉賣個人信息牟利的念頭在于海腦中滋生,“如果能賣出就賣給獵頭公司,賣不出的就自己以后當獵頭使用”。
? ? ? ? 2022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期間,于海通過該賬號下載前公司求職者及在職員工簡歷1.3萬余份,并將其分別保存至三個U盤中。在此期間,前同事孫瑞對于海非法盜取簡歷的行為并不知情。當年9月公司排查簡歷被盜一事時,于海向孫瑞否認了此案與自己的關聯,并將存有簡歷的U盤扔進了家門口的公共垃圾桶。
? ? ? ? 面試失敗后的“交易”
? ? ? ? “偷”來的簡歷賣給了誰?
? ? ? ? 2022年6月至7月,于海先后面試了兩家公司的人力資源崗位,均以失敗告終。為了展示自己的資源與崗位匹配度,同時“掙點錢花”,于海表示“我這里有大量公司人員信息,你們這種獵頭公司買不買?”之后他拿出隨身攜帶的U盤,向兩家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展示了提前備份好的簡歷。
? ? ? ? 經過“討價還價”,第一家公司以1.5萬元的價格買下部分簡歷,第二家公司以1400元買下2000余份技術人員簡歷。于海通過微信接收了上述錢款,非法獲利共計1.64萬元。
? ? ? ? 對此,受害公司表示,倒賣簡歷雖未對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但部分候選人與在職員工的個人信息及隱私遭到泄露,會給公司的穩定性帶來影響。
? ? ? ? 別讓隱私“裸奔”
? ? ? ?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于海非法獲取并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且于海的行為侵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個人信息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 ? ? ? 經當庭宣判,被告人于海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拘役6個月緩刑8個月,并處罰金1.7萬元,沒收違法所得;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決被告人于海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公民個人信息損失1.64萬元。
? ? ? ? 在大數據時代,如何有效防范個人信息泄露?在庭審結束后的普法課堂上,順義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該案審判長宋素娟提醒:“不點擊陌生鏈接,不下載來路不明程序,不轉發有害信息,保護好個人賬號和密碼,防止信息泄露。”
?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