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10:0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吳永芳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周(4月17日—4月21日),截至目前,共有3只新股將進行申購,分別為科創板的晶合集成、創業板的三博腦科、北交所的華原股份。其中華原股份將于周一申購,發行價為3.93元/...
本周(4月17日—4月21日),截至目前,共有3只新股將進行申購,分別為科創板的晶合集成、創業板的三博腦科、北交所的華原股份。其中華原股份將于周一申購,發行價為3.93元/股,晶合集成將于周四申購,三博腦科將于周五申購。而今年以來最貴新股——索辰科技,將在下周二上市。
資料顯示,晶合集成是國內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在核心產品顯示驅動芯片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晶合集成本次網上申購上限為14.5萬股,頂格申購需配滬市市值145萬元,在今年以來的新股中排名第四,預計將有較高中簽率。
公司主要從事12英寸晶圓代工業務,致力于研發并應用行業先進的工藝,為客戶提供多種制程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晶圓代工服務。公司控股股東為合肥建投,合肥市國資委直接持有合肥建投100%的股權。
公司目前已實現150nm至90nm制程節點的12英寸晶圓代工平臺的量產,正在進行55nm制程節點的12英寸晶圓代工平臺的風險量產。公司已具備DDIC、CIS、MCU、PMIC、MiniLED、E-Tag等工藝平臺晶圓代工的技術能力。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提供150nm至90nm的晶圓代工服務,所代工的主要產品為面板顯示驅動芯片,其被廣泛應用于液晶面板領域,包括電視、顯示屏、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產品中。2020年度,公司12英寸晶圓代工年產能達約26.62萬片;2021年度,公司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為57.09萬片;2022年度,公司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為126.21萬片。根據Frost&Sullivan的統計,截至2020年底,晶合集成已成為中國大陸收入第三大、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第三大的純晶圓代工企業(不含外資控股企業)。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的統計,2022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晶圓代工企業中,公司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九。
公司預計2023年1-3月可實現營業收入的區間為10.54億元至11.09億元,同比下降62.62%—60.66%;預計可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區間為-3.55億元至-2.73億元,同比下降127.15%—120.89%。1-3月,公司預計經營業績同比下降且可能出現虧損,主要系在2022年,智能手機、消費電子需求下行,受到消費性終端需求疲軟的影響,整體而言,2022年第三季度起產能缺口情況有所緩解,使得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面臨挑戰。公司作為半導體晶圓代工企業,生產經營受到行業整體需求變化及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因產能利用率不足等原因導致經營業績同比下滑。
三博腦科是以神經專科為特色的醫療服務集團,成立于2003年,由國內知名神經醫學專家欒國明、于春江、石祥恩及資深醫院管理專家張陽等人創立。經過近20年發展,目前運營醫院6家(其中以神經專科醫院4家,為北京三博、昆明三博、福建三博和河南三博;綜合性醫院2家,為重慶三博江陵和重慶三博長安),在建醫院2家,開放床位1500余張,年門診量近50萬人次,住院患者超4萬人次,年手術量超過1萬臺,其中神經外科手術超5000臺,主要病種包括顱腦腫瘤、腦血管疾病、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癲癇、脊髓疾病、小兒顱腦疾病、疼痛疾病等。
報告期內(2020年—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87億元、11.37億元和10.68億元。2021年,發行人經營情況良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2%。2022年,由于宏觀經濟波動影響,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小幅下降。公司預計2023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10.0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859.09萬元,同比增長28.85%。
華原股份的主營業務為車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濾清器和工業用過濾設備的研發、制造與銷售,產品主要包括機油濾清器、柴油濾清器、空氣濾清器三大類,以及燃氣濾清器、液壓過濾器、工業用過濾器等其他過濾產品,共3000多個品種型號,廣泛用于商用車、工程機械、空氣壓縮機、燃氣輪機組等動力和工業設備領域。公司為國內主流的整車廠和發動機主機廠配套提供濾清器產品,也為電力企業的發電機組、燃汽輪機組提供空氣過濾設備,主要客戶包括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知名企業。
公司注重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創新,報告期內累計完成49個研發項目,涉及1000多個產品型號。公司具有較強的檢驗和檢測能力,目前,公司已全面運用“顆粒計數法”結合“重量法”對濾清器的過濾效率進行檢測,公司也是國內首批推出符合“國六”和“T4”發動機標準配套濾清器產品的企業。
245.56元/股,今年以來最貴新股來了
新股定價245.56元/股,市盈率高達369倍,索辰科技成了年內最貴新股,備受投資者關注。4月12日,索辰科技公告了投資者申購的情況。網上投資者棄購了約57萬股,棄購總金額約1.4億元,棄購比例5.54%。
不過,對于中簽的投者來說,全額認購“并不容易”。因為,中一簽索辰科技,需要準備12.3萬資金。這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并不是一筆小數目。因此,1.4億的棄購金額中,不排除部分投資者資金不夠的情況。
數據顯示,索辰科技不僅是年內最貴新股,發行市盈率也是年內最高的,棄購金額、棄購比例同為年內第二。根據規定,這部分棄購的股票將由承銷商包銷。
索辰科技將在周二登陸科創板。
上周首批主板注冊制新股亮眼
上周,A股市場迎來首批10只主板注冊制新股,分別為滬市主板的中重科技、中信金屬、常青科技、江鹽集團、柏誠股份,深市主板的登康口腔、中電港、海森藥業、南礦集團、陜西能源。從市場表現來看,10只新股首日悉數上漲,表現亮眼,多股單簽收益超萬元。
其中漲幅最大的是中電港,收盤上漲221.55%;其次為登康口腔、柏誠股份,分別上漲174%、110.63%;漲幅最小的為陜西能源,收盤上漲47.92%。
以首日收盤價計算,登康口腔單簽盈利約1.8萬元,海森藥業單簽盈利約1.5萬元,中電港單簽盈利約1.3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新的交易規則,5個交易日后,上述10只新股本周起將實行10%的日漲跌幅限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