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10:51 | 來源:金融時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科創板設立之初,即明確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強化發行人對信息披露的誠信義務和法律責任,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嚴格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切實提高...
科創板兩家上市公司退市引發了市場極大關注。這是科創板自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以來,首批因重大違法退市的上市公司。
4月21日收盤后,*ST紫晶和*ST澤達分別發布公告稱,公司于當天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以下簡稱《決定書》)。根據《決定書》認定的重大違法行為,兩家公司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兩公司股票將于4月24日起開始停牌。在作出退市決定后,兩公司股票將進入15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隨后即予以摘牌。根據上市規則,兩公司股票因欺詐發行退市后不得申請重新上市。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主任許峰表示,目前,新證券法以及刑法修正案(十一)都已經大幅加大了涉資本市場違法犯罪的違規成本,監管也更加精細化,在注冊制背景下的違規成本要比過去大得多。未來,通過市場參與各方形成合力,將持續凈化市場生態,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兩公司涉欺詐發行等多項違法行為
科創板設立之初,即明確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強化發行人對信息披露的誠信義務和法律責任,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嚴格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切實提高違法違規行為成本。
根據《決定書》查明的事實,*ST紫晶、*ST澤達均實施了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行為,極大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與行業生態。
兩家企業的財務造假從上市之前就已經開始。《決定書》顯示,2017年,*ST紫晶通過開展虛假業務,虛增營業收入合計4349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13.9%,虛增利潤合計2162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35.82%。2018年公司虛增營業收入1.11億元,虛增利潤3903.63萬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虛增營業收入6693.95萬元,虛增利潤2532.66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137.33%。*ST紫晶上市后,繼續通過前述財務造假方式虛增收入、利潤。2019年,*ST紫晶虛增營業收入2.71億元,虛增利潤1.45億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94.55%;2020年虛增營業收入3.28億元,虛增利潤1.70億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150.21%。
*ST澤達同樣利用簽訂虛假合同的手段虛增營業收入。《決定書》顯示,*ST澤達2016年至2019年累計虛增營業收入3.4億元,虛增利潤1.8億元。其中,2016年虛增營業收入3557萬元,占當年收入的49.28%,虛增利潤2243萬元,占當年利潤的104.72%。2019年虛增營業收入1.1億元,占當年收入的51.87%,虛增利潤6528萬元,占當年利潤的67.69%。
另外,*ST紫晶招股書中未按規定披露的2016年末、2017年末以及2019年上半年末對外擔保余額分別為1000萬元、1000萬元、7500.12萬元。*ST澤達也未按規定如實披露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如實披露股權代持情況,涉嫌隱瞞重要事實。
頂格處罰彰顯監管態度
兩家涉嫌欺詐上市的公司將付出慘痛代價。證監會對*ST澤達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對*ST澤達處罰款8600.044萬元;對時任董事長、總經理林某罰款3800萬元,且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時任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應某罰款1300萬元,且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時任董事劉某罰款600萬元,且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其余董監高被處以25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罰款。
證監會對*ST紫晶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3668.52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鄭某、時任董事羅某分別處以2164.26萬元、1803.55萬元罰款,且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其余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處以105萬元至220萬元不等的罰款,部分董監高被采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
上交所表示,貫徹“零容忍”要求,依規盡速對兩公司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堅決將其從科創板市場清退,并同步作出紀律處分決定,對控股股東、董事長等“首惡”作出公開認定終身不適合擔任董監高的頂格處理。
除了上市公司實控人,中介機構也難辭其咎。目前,*ST紫晶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證券擬牽頭設立先行賠付基金,對前期因*ST紫晶重大違法行為遭受損失的投資者予以賠付。上海金融法院已經收到*ST澤達普通代表人訴訟起訴材料。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發布公告,表示后續待條件滿足時將依法申請參加該案并轉換特別代表人訴訟。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ST紫晶、*ST澤達這類欺詐發行上市公司,一經查實即予以嚴懲,彰顯了監管機構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嚴厲打擊證券違法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立場和決心,也切實維護了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初心。
科創板常態化退市邁出重要一步
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之一。2020年12月,滬深交易所發布“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健全多元化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強化退市執行,構建起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和重大違法類等4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我國資本市場逐漸建立起進出有序的市場規則。
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A股退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0家、43家。2023年至今,已有6家A股公司停牌退市。1990年至2020年,A股共退市公司121家。
本次科創板對兩家公司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是里程碑式的事件。業內人士表示,這標志著科創板邁出常態化退市的重要一步,對其他科創板上市公司或將起到警示和約束作用。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表示,本次*ST紫晶、*ST澤達兩家科創板企業退市,彰顯了我國監管層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行為的零容忍態度,也反映了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常態化退市機制有助于推動科創板以及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中金公司表示,在全面注冊制改革背景下,A股上市標準更加多元與包容,發行上市流程進一步優化,未來,A股新股發行有望實現常態化。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形成,有助于持續檢驗與監督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最終在A股市場形成優勝劣汰的氛圍,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