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14:3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目前,亞太實業母公司無實際經營業務,主要收入和利潤均來源于臨港化工。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3255.32萬元,與要支付的8721萬元相差甚遠。...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貨幣資金余額僅有3255.32萬元的亞太實業,如何支付8721萬元的股權轉讓款?
5月9日,亞太實業收到深交所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對第四期股權轉讓款的籌措情況、款項支付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問題進行說明。
或喪失子公司控制權
4月26日,亞太實業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稱,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為公司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公司與河北亞諾、雒啟珂、劉曉民及李真在2020年3月份簽訂的關于臨港化工的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公司購買臨港化工51%股權的交易價格為2.91億元,款項共分四期支付,公司應于2022年年度審計報告出具后的10個工作日內支付第四期股權轉讓款8721萬元。若公司應付而尚未付款總額達到交易總價款20%的狀態持續達20日或非持續但累計達40日時,公司應向河北亞諾支付交易總價款的5‰作為違約金,同時河北亞諾有權要求亞太實業將未付款部分對應的臨港化工部分股權(15.3%)過戶給河北亞諾。
目前,亞太實業母公司無實際經營業務,主要收入和利潤均來源于臨港化工。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3255.32萬元,與要支付的8721萬元相差甚遠。
中企資本聯盟主席杜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若亞太實業無法按協議約定支付股權轉讓款,臨港化工15.3%的股權可能會過戶給河北亞諾,公司對臨港化工的持股比例降為35.7%,進而喪失對臨港化工的控制權,同時還要承擔違約責任,市場也會質疑公司財務狀況和持續經營能力。”
深交所要求亞太實業說明公司第四期股權轉讓款的籌措情況,包括但不限于資金來源、付款時間計劃等,上述款項支付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是否就股權轉讓款支付安排與河北亞諾簽訂補充協議或備忘錄;若公司無法按協議約定支付股權轉讓款導致喪失對臨港化工的控制權,該結果對公司財務狀況和持續經營能力產生的影響。
一場“蛇吞象”的豪賭
時間回到2020年3月份,深陷業績泥潭、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亞太實業拋出了一份重大資產出售及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公司擬以7880.97萬元向亞太房地產出售所持同創嘉業全部84.156%股權,同時擬以2.91億元購買臨港化工51%的股權。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亞太實業當時已經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購買臨港化工51%股權無疑是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要完成交易,亞太實業需要將彼時全部營收來源的同創嘉業84.156%股權出售,還要支付2.12億元的差價,這對于2020年一季度末賬上只有1253.23萬元的亞太實業來說,是一筆巨款。”
因出售資產交易對方為亞太實業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構成關聯交易,關聯股東需回避表決,導致上述重組原方案未能通過股東大會。2020年5月份,亞太實業對重組方案進行修訂,將上述方案出售資產和購買資產修改為只購買臨港化工51%的股權。同年6月份,亞太實業發布了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擬以7880.97萬元向亞太房地產出售所持同創嘉業全部84.156%股權。
2020年6月17日,臨港化工過戶完畢,成為亞太實業的控股子公司。2020年7月1日,同創嘉業84.156%股權出售完畢。亞太實業由房地產企業轉型成為精細化工企業。
截至2020年末,亞太實業已支付三期轉讓款,分別為8721萬元、5814萬元、5814萬元,除最初支付的3500萬元誠意金以及出售同創嘉業所得的7880.97萬元以外,剩余的金額來源均為控股股東提供借款、并購貸款以及控股股東承諾事項回款等。
剩余的第四期8721萬元轉讓款也需要控股股東來“輸血”。2022年年報顯示,亞太實業目前正在積極籌措資金,一是積極尋找并購資金,目前業務正在積極推進中;二是尋求大股東資金支持,以控股股東關聯公司銷售的樓盤回款資金用于支付剩余股權轉讓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