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5 11:20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恒越基金看來,今年投資最大的挑戰來自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對自身投資思維邏輯框架的顛覆,如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可能催生出的全新商業模式乃至產業革命,以及中國特色估值...
近期板塊輪動成為常態,“中特估”、新能源賽道、AI概念、醫藥醫療板塊等相繼輪動。市場結構性分化行情愈加明顯,更為考驗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
受訪公募人士認為,在AI與“中特估”雙主線集體調整的背景下,資金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投資方向。在當前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板塊之間的良性輪動有望推動A股市場逐步走出低迷,實現復蘇慢牛。
分化行情考驗投資水平
談及今年投資面臨的挑戰,創金合信基金首席量化投資官、創金合信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經理董梁直言,“最大挑戰在于行情的極端分化,被資金熱捧的板塊脫離基本面加速上漲,其他的板塊則跌跌不休。基金經理應該對市場所呈現出來的特征進行深度分析,判斷出行情的可能走勢,從而做出恰當的應對措施,同時也要保持定力,不要過度地被行情左右自己的投資操作。”
富榮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基金經理郎騁成表示,2023年最大的挑戰是在投資框架和策略基礎上構建的組合與市場表現不匹配時,如何通過風格、行業和選股層面優化改進,起到平滑產品短期業績表現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投資框架的堅持是最重要的,正如宗教信仰能讓人們在面對困難和痛苦時獲得內心的力量和勇氣一樣,堅持投資框架能幫助基金經理更好地應對逆境的挑戰和困難,相對冷靜而客觀的完成策略的優化改進。”
在恒越基金看來,今年投資最大的挑戰來自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對自身投資思維邏輯框架的顛覆,如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可能催生出的全新商業模式乃至產業革命,以及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下對相關國企央企的價值重估,定價方法上都需要基金經理快速應變調整。
此外,A股近年來“搶跑”明顯,往往出現快速把預期打滿,如有預期偏差又快速修正預期,導致股價劇烈波動。恒越基金表示,部分行業或公司基本面和成長邏輯可能未有顯著變化,但受籌碼擁擠因素的影響比以往更大。
諾德基金基金經理張昳泓表示,在整個國內宏觀復蘇節奏及海外宏觀的不確定性背景下,近幾個月板塊間分化較大,市場輪動較快,波動性也在變大。對于基金經理來說,挑戰更多來自于極致風格的快速變化。
市場風格或逐步走向均衡
受訪基金經理認為,經濟復蘇周期仍有望支持市場走強。市場逐步從底部區間進入較合理估值區間,隨著經濟不斷復蘇,流動性維持寬松,市場有可能維持震蕩向上的趨勢。行情調整基本到位,市場呈現出一定韌性,各個行業可能走向均衡。
就當前調倉換股動作而言,董梁坦言,“作為量化基金經理,我會根據量化模型的預測來進行調倉換股。近期模型傾向于投資價值類股票。”
張昳泓表示,更關注有基本面支撐、長期有較高成長性的優質公司,市場風格可能會逐步從重邏輯到重業績演繹。二季度業務復蘇和財務表現較好的行業可能會逐步走出獨立行情。
張昳泓認為,市場可能逐步偏向均衡,將繼續關注順周期復蘇板塊,如出行鏈、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醫療服務、新能源等。另一方面,“AI+”可能是未來較大的產業趨勢方向,將積極挖掘其中有基本面支撐、能夠持續創造業績的優質公司。
董梁也認為,中國經濟溫和向好的大方向沒有改變,對A股市場謹慎樂觀。“長期來看,我看好科技板塊。今年剩下的時間也繼續看好”中特估“,不少相關題材股市凈率仍然在1倍以下,具有上升空間,加上國企考核標準有所改變,強化了經營效率指標,有利于國企釋放業績。”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基金經理王貴重表示,2023年將是信創政策和訂單雙重確定性之下的加速放量之年。科技是一個供給創造需求的過程,需要滿足人類的三大本質需求(信息、能源和生命)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圍繞這三大需求去做投資,他長期看好五大方向:數字化、半導體、碳中和、互聯網平臺、創新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