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 10:34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深圳一家超大型公募旗下頂流基金產品,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15%,半年損失15%的情況顯然已經無法解釋為短期業績波動,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由頂流基金經理管理的這...
2023年基金中考,曝光了頂流基金短期業績不理想、長期業績不堪的雙重“尷尬”。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本輪基金中考加劇了頂流公募的業績煩惱,2023年基金中考使得許多頂流公募所管基金產品的三年業績指標嚴重變臉,多位頂流人士三年業績分文未賺。不過,在基金中考中凈值表現落后的頂流基金們,也并不甘心當熱門賽道的接盤俠,基金重倉股的核心表現與基金凈值波動數據仍高度匹配。
頂流公募中考輸光三年指標
隨著基金“中考”業績拉力賽落下帷幕,頂流基金們慘淡的業績表現也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深圳一家超大型公募旗下頂流基金產品,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15%,半年損失15%的情況顯然已經無法解釋為短期業績波動,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由頂流基金經理管理的這只產品最近兩年的凈值損失高達37%,考慮到該基金的份額規模增長大部分發生在2020年6月30日之后,當時該基金的單位凈值為2.11元,累計凈值為3.75元,與目前的凈值數據測算可以發現,當時申購該基金份額的大部分持有人,在持有基金長達三年時間仍處于虧損狀態。
一家北方公募管理的一只明星基金產品凈值損失情況更加慘烈,這位喜好重倉美容化妝賽道的頂流基金經理,今年上半年凈值下跌高達17%,最近一年的累計損失超過30%,最近兩年的凈值損失超過了50%,最近三年的業績虧損超過16%。此外,由另一頂流基金經理管理的偏股型基金產品,因重倉新能源賽道產品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計虧損也達到20%,該基金自2021年8月成立以來累計虧損幅度為40%。
“今年基金中考的關鍵在于,它不再是短期業績指標,直接讓許多頂流基金的長期業績被打回原形。”深圳地區的一位管理超10億資金的私募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直言,在上一輪互聯網和傳媒股的泡沫行情結束后,“價值投資的說法某種意義上洗腦了市場參與者”,但A股市場的復雜性顯然超出基金經理的想象,博弈策略在市場中永不會缺失。
明星基金拒當接盤俠
這輪基金中考讓頂流基金狂輸三年之際,他們會不會因熱門賽道“逼空”做出重大調倉?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本輪行情中凈值損失嚴重的頂流公募產品,通過近期基金凈值變動數據,綜合行業與個股的走勢表現,核心倉位依舊保持原貌,這意味著未來披露的基金二季度報告可能不會出現新花樣。例如,國內某重倉新能源賽道的一只頂流基金產品,其最近一個月的基金凈值漲幅約6.9%,這與該基金經理前十大重倉股最近一個月股價漲幅高度接近,顯然也與此前傳聞基金經理大規模清倉新能源的說法有所出入。
而深圳某偏好重倉白酒的頂流基金經理,盡管今年中考業績慘淡,且狂輸三年業績,但他此前披露的重倉股與其最近一個月的基金凈值數據也相當匹配,這意味著該基金產品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核心倉位,與其截至今年3月30日的核心倉位將不會有重大的倉位調整。
而上述頂流基金經理在最近公開發言的中期策略會上也繼續強調對白酒的投資,他認為白酒行業擁有很多獨特的特質,比如這是差異化競爭的行業,競爭格局相對有序,價格戰在這一行業相對無效,存貨可以持續增值。總結下來,白酒行業投入產出水平高,穩定性好,盈利和現金流量都有持續增長的能力,具有持續快速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經濟復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市場需要保持耐心,同時也要尋找整個恢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投資不能浪費任何一次危機,或者說不能浪費任何一次經濟的下行期,相信優秀的企業最終會受益于經濟調整并最終脫穎而出。
上海某頂流基金經理所管理的明星公募產品最近一年業績虧損13.59%,最近兩年業績虧損27.89%,最近三年業績虧損1.64%。通過測算他所持倉的基金重倉股和凈值波動的匹配度發現,這位上海頂流基金經理截至6月30日的核心倉位,大概率保持了原貌,更不可能接盤熱門賽道。
他在此前的發言中也強調,“相信現在所面臨的重重困難終將找到解決的出路。投資者當前選擇承受市場波動對應的預期回報水平是相當合適的。未來依然會致力于在優質股票里尋找價值,去翻更多的”石頭“。我們并不具備精確預測市場短期趨勢的可靠能力,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遠大前景的優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周期性回歸。”
超大基金苦于小盤風格
面對重倉股長期不振以及熱門賽道品種的強勁表現,頂流基金們為何在今年繼續選擇躺平?
“每個基金經理的持倉策略都與規模相關,其實他們沒有太大的調倉空間,管理的產品規模不一樣,持倉策略的差異性就會很大。”深圳地區一位中型基金公司人士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坦言,基金經理的世界觀由規模決定,管理3億資金的基金經理談論的A股投資策略,在他管理300億資金時將有完全不同的一套說辭。
而與上述觀點相關的是,在今年中考比拼中業績落后的頂流基金經理們,所管公募產品規模大多超過了200億,這意味著頂流基金經理在A股市場的操作,將不得不面對“填倉位”的制約,而在“填倉位”上,流動性極佳的大市值品種具有碾壓的優勢。
而與頂流基金不得不在持倉股票上關注大市值品種的同時,2023年A股市場的特征恰與頂流基金持倉股票的體量指標相反。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的時間內,代表中小市值的中證1000指數顯著跑贏上證綜指、滬深300、深證成指等市場主流大盤指數,股票市場的小盤風格異常明顯,也意味著管理超大型公募的頂流基金將無法發揮他們的策略優勢,尤其在公募持倉股票的“雙十”規則限制之下。
“超大型公募產品持倉小票因雙十限制,買不到足夠的量,配置的沖擊成本也比較高,就算漲兩三倍,對超大型公募產品而言也缺乏足夠的凈值貢獻。”深圳地區的一位公募主管人士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認為,超大型公募還要講究股票覆蓋的研究成本轉化效果,小市值股票缺乏長期跟蹤布局的吸引力,一棒子買賣對資金規模巨大的大型公募而言缺乏整體業績轉化的吸引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