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4 16:00 | 來源:艾肯家電網 | 作者:左五度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電商渠道的崛起和深入推進,線下渠道成為被沖擊和解構最為嚴重的地方。
7月8日,第25屆中國(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博覽會開展首日,C位出展的歐派家居展臺上演經銷商“過激維權”一幕,一韓姓男子因其經營公司與該品牌合作終止而產生的財務糾紛未能達成一致,進而“持械自挾,大鬧展臺”。
是非自有相關部門裁定,這里姑且不論。但近年來,在價值鏈上合作的廠商雙方,隨著市場進入盤整期,本應同舟共濟的面對,卻多了些同床異夢,乃至同室操戈。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這樣的怪圈一直在家電行業上演,成了解不開的死循環。究其原因,雙方發展不同步、訴求不一致、利益分配不均,都能作為導火索。但同時,往根源上追溯,契約精神的淡漠,成為導致這一切后果的罪魁禍首。
這里的所謂“契約精神”淡漠說的不僅是遵守契約與否,而是在簽署合作合同時,就因各種原因(如急于合作、雙方地位懸殊等)使得合同本身缺乏公平精神或未能考慮到長遠發展以及妥善的退出機制。
近十年來,隨著電商渠道的崛起和深入推進,線下渠道成為被沖擊和解構最為嚴重的地方。尤其對一些“即插即用型”的家電品類,渠道的價值在企業眼里更是被近似無視。需要安裝售后的品類,也在電商沖擊和廠家直營的調整策略之下,原有的經銷商被迫不斷退守。
更進一步,即便是仍舊保持合作,但在發展這一主題上,廠商雙方之間很難做到百分百步調一致。長遠和現實、整體和局部,雙方的立場不同,決定了各自不同的取舍,這就揭示了一個不那么“正能量”的現實:對于合作的雙方而言,“舉案齊眉”式的融洽一般都很短暫,磨合與博弈才是主旋律。
紛爭發生時,單個、分散的代理商,根本無法與總部對抗。也因此,除了各種屢見不鮮的過激行為,日常的各種消極對抗和腹誹則是一直存在。縱觀家電行業近二十年來出現的廠商關于合作方面的紛爭,有場面上的主動方,但無一例外的是,沒有真正的贏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能不能徹底杜絕最終兩敗俱傷的不歡而散?答案是,理論上能,現實中難。只要有人的存在,自我保護的立場占位,就會生發出各種與白紙黑字相沖突的理由和借口。
但即便如此,一份合法的契約,還是雙方利益的最佳保障。如果能在合法之上,再多些合理、合情的前瞻安排,就更好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