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 09:36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周樂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會議特別強調,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上一次政治局會議提到資本市場還是在2022年4月的“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本次“活躍資本市場”的表述是2013年以來的政...
重磅定調來了。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受此影響,中概股集體大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暴漲4.3%,創五個月最大漲幅,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一度飆漲超1.8%,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也持續反彈。機構認為,7月政治局會議后,提振政策有望密集出臺,有利于緩解悲觀情緒,市場重回上行周期的可能性較大。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陳果表示,這是一場政策“及時雨”,對于當前經濟形勢判斷、重點領域風險化解(特別是房地產相關表述)、資本市場、擴大內需等方面的表述有頗多亮點。
同時,港股市場已經出現了一個積極信號,南下資金瘋狂買入。截至7月24日收盤,南向資金凈流入97.97億港元,自7月以來,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達164.7億港元,年內合計凈流入已超過1400億港元。
另外,國產替代迎來一項重大突破。據央視新聞報道,核磁共振儀器被譽為“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對于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影像診斷有重大意義,但生產技術長期被國外封鎖。不久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開始量產。
重磅利好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會議特別強調,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上一次政治局會議提到資本市場還是在2022年4月的“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本次“活躍資本市場”的表述是2013年以來的政治局會議上的首次出現。
受此影響,中概股集體大漲,隔夜美股收盤,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暴漲4.3%,創五個月最大漲幅,升破7100點。其中,嗶哩嗶哩、蔚來汽車大漲近11%,小鵬汽車大漲10%,百度漲超5%,阿里巴巴漲4.5%,拼多多漲近4%,京東漲3.5%,理想汽車漲超3%,騰訊ADR漲超2%。
同時,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亦大幅拉升,一度大漲超1.8%,表明市場作出積極回應。另外,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亦持續反彈,收復日內近300點的跌幅,現報7.1877。
具體到行業層面,此次政治局會議將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
另外,關于房地產政策的篇幅更大,相較于4月政治局會議,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到“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的提法,并未提到“房住不炒”。
對于數字經濟,會議指出,要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支柱產業。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要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招商證券認為,7月政治局會議后,提振政策有望密集出臺,有利于緩解悲觀情緒,市場重回上行周期的可能性較大。從7月政治局會議的表述來看,招商證券建議關注:1)數字經濟(數據要素、信創)的進展;2)促消費政策對汽車、消費電子、家電等大宗消費的拉動作用;3)房地產政策邊際改善后,帶來的房地產和地產鏈的投資機會。
陳果認為,當前市場底部特征明顯,此次政治局會議可謂是一場政策“及時雨”,有利于強化市場信心,吸引增量資金流入,提振國內消費,推動市場企穩回升。建議把握底部布局機會,逢低加倉,重點關注:券商、保險、地產鏈、汽車、半導體、通信、有色/石油、農化品、機械設備等。主題層面關注一帶一路、中特估的新一輪機會。
爆買近100億
7月24日,港股市場也出現了一個異常情況,南下資金瘋狂買入。截至當日收盤,南向資金凈流入97.97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凈流入47.9億港元,港股通(深)凈流入超50億港元。自7月以來,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達164.7億港元;年內合計凈流入已超1400億港元。
具體來看,港股通(滬)方面,盈富基金、恒生中國企業分別獲凈買入20.16億港元、3.88億港元;港股通(深)方面,恒生中國企業、盈富基金分別獲凈買入25.65億港元、19.51億港元;騰訊控股凈賣出額居首,金額為5.1億港元。
從7月24日港股市場的整體走勢來看,南下資金似乎無懼市場的單邊調整,買入勢頭顯得異常堅決。
7月24日,港股集體走低,三大指數集體跌超2%。截至收盤,恒生指數大跌2.13%,報收18668.15點;科技指數大跌2.18%,報收4015.08點;國企指數大跌2.24%。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南下資金大舉買入的主要考量的因素還是基于估值層面,以及對后續的政策預期。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指出,當前港股估值和風險溢價均呈現出明顯的港股底部特征。歷史上來看,恒生指數在熊市中跌破10倍市盈率是進入底部區域的特征。本輪今年3月港股估值在銀行流動性危機的催化下再次跌破10倍,確認進入底部區間,5月美債危機的影響下港股估值繼續向下突破9倍,截至7月24日收盤,港股估值達到8.77倍,港股底部特征已經較為明確。
陳果指出,從南向資金的層面看,南向資金一般在港股探底的過程中加倉抬升,領先于港股走勢。近期南向資金流入開始抬升,說明市場已對港股底部產生較為明確的判斷,并對未來港股上行較為積極。
重大突破
7月23日,央視新聞報道,核磁共振儀器被譽為“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對于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影像診斷有重大意義,但生產技術長期被國外封鎖。不久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開始量產。
報道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技師張輝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圖像質量不遜色于國際先進的核磁共振儀器生產廠家,但價格比以前大大地降低,醫院的醫療檢查費也在逐步地降低。
據了解,第一批國產核磁共振儀器上市不久,中國科研團隊將臨床上出現的問題總結出來,逐步攻關。目前,最新一代的國產核磁共振儀器,已經完全達到了醫院提出的圖像質量要求。
央視新聞報道,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里,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工作的情況,可以實時傳輸到15公里外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這款儀器可以獲得人體的全身影像,不僅分辨率更高,還加速了成像速度。
在市場需求的推動和政策的引導下,近年來,我國超導磁共振設備行業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國有品牌,但從技術實力和產品市場占有率來看,國外品牌仍占據較大的優勢。目前,我國核磁共振設備市場的“中端”國產化率提升,“高端”仍被國外品牌占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