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7 10:04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草案顯示,本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兩次歸屬,開潤股份稱在兼顧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特征、公司歷史業績情況、考核指標的業績基數等因素的情況下,將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設置...
近兩年,不少公司推股權激勵行權價低、考核條件寬松而被監管拷問,但仍擋不住持續有后來者以身試水。7月26日晚,箱包龍頭開潤股份就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此前一日,公司拋出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根據草案,激勵股份授予價格8.33元/股,大約是現價的五折。而考核條件只有單一的營業收入指標,且首個考核期2023年的營業收入只需比2022年增長0.93%就可行權。但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增速是21%,此前兩個完整年度(2021年和2022年)增速分別是17%和19%。
面對如此寬松的考核,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考核目標設置是否具有實際激勵效果,是否存在利用股權激勵計劃向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激勵對象輸送利益的情形,是否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及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
股權激勵考核僅增長0.93%
主營箱包業務的開潤股份,于2023年7月25日拋出《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以下簡稱“草案”)。
草案擬授予59名激勵對象限制性股票327萬股,約占股公司股本總額的1.37%。授予價格8.33元/股,公司7月25日收盤價是16.43元/股。激勵對象含2名高級管理人員,即公司董事會秘書徐耘和財務總監劉凱。
草案顯示,本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兩次歸屬,開潤股份稱在兼顧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特征、公司歷史業績情況、考核指標的業績基數等因素的情況下,將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設置為以2021年至2022年的營業收入平均值為基數,2023年、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10%、15%。此次股權激勵沒有凈利潤等其他指標的考核。
而公司2021年、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2.89億元、27.41億元,平均值為25.15億元。根據草案,公司2023年、2024年營業收入考核目標分別為27.66億元、28.92億元,即較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增長0.93%、5.52%即可滿足歸屬條件。
但這樣的考核條件,相對于其過往營收增速,無疑極度寬松。開潤股份2021年、2022年、2023年第一季度兩年一期,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達到17.76%、19.75%、21%。
深交所連拋數問
如此股權激勵,監管出手了,7月26日深交所于向開潤股份下發關注函,連續拋出多個問題。
深交所一是要公司詳細說明在設置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時使用的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特征、公司歷史業績情況、考核指標的業績基數等因素的具體內容及事實依據,是否有統計數據與市場調研情況等客觀證據支持,并進一步說明上述因素對設置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的具體影響。
二是要公司結合最近兩年又一期的營業收入及在手訂單情況、主要客戶及相關業績驅動因素的變化情況等,說明考核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增速是否可能大幅下滑甚至為負,設置2023年、2024年營業收入較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增長0.93%、5.52%的考核目標的主要考慮;考核目標明顯低于最近兩年又一期營業收入增速的合理性,該考核目標是否具有實際激勵效果,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股權激勵計劃向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激勵對象輸送利益的情形。
三是要公司結合上述問題的回復,說明本次股權激勵計劃是否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及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并請獨立董事、監事會、律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另外,草案顯示,公司擬依照激勵對象的個人績效考核結果確定其限制性股票歸屬比例,個人績效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監管要公司說明未明確個人績效考核結果與限制性股票具體歸屬比例的對應關系的主要考慮及合理性。
最后,深交所要公司對內幕信息知情人在草案公告前六個月內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進行自查,并說明交易自查情況及是否存在內幕交易行為。
股價五年跌超60%
公開資料顯示,開潤股份主要經營業務為休閑包袋、旅行箱、商務包袋、服裝及相關配件等出行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2022年度看,包袋產品貢獻了公司63%的營收,旅行箱貢獻近20%營收,其他業務貢獻度約17%。
公司2016年12月在創業板上市,上市之初因業績較為穩健一度受到機構資金追捧,成為當時市場上表現較為搶眼的消費白馬之一。從上市到2018年6月,公司股價在大約一年半時間里漲幅超過6倍,市值超過250億。
但之后,雖然公司業績依然保持了較高增速,但股價卻開始步入下降通道,一直持續到去年9月底。去年四季度至今,公司股價有所企穩,但漲幅也不大,這樣差不多5年時間公司股價下跌超過60%,市值僅剩約40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有股東6744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