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7 14:04 |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廣汽三菱的高光時刻是在2017年-2019年,銷量分別達11.73萬輛、14.4萬輛、13.3萬輛。但隨后便開始一路下滑。據悉,廣汽三菱工廠設計產能為20萬輛,但其2022年產...
這一次,廣汽三菱的困境再也掩蓋不住了。
7月12日,廣汽三菱發布《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信中表示,目前廣汽三菱產品銷售遠未達預期,經營陷入困境。在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下,公司經營層和股東方經過慎重討論,公司于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與此同時,廣汽三菱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并盡最大努力依法依規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信末有總經理山本賢一朗和執行副總經理李曲明的簽名。
數據顯示,廣汽三菱的高光時刻是在2017年-2019年,銷量分別達11.73萬輛、14.4萬輛、13.3萬輛。但隨后便開始一路下滑。據悉,廣汽三菱工廠設計產能為20萬輛,但其2022年產能僅為3.55萬輛,產能利用率僅17.75%。面對持續低迷的銷量,廣汽三菱工廠不得不選擇停產。
事實上,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合資車企普遍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昔日小眾合資品牌的生存更是愈發艱難。
每況愈下
此次停產之前,曾多次傳出三菱汽車將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
今年3月到5月,三菱汽車在湖南長沙的工廠停產新車,部分零部件繼續生產,這讓三菱汽車再次陷入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在過去的幾年中,三菱汽車退出中國的“謠言”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傳出。
今年5月,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雄澄清稱,公司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計劃。即便公司在華面臨困難,長沙工廠仍將按計劃于6月重啟生產。
但是,這樣的承諾并未兌現。廣汽三菱在全員信中直言“銷售遠未達預期,經營陷入困境”,“于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
廣汽三菱已經無法掩飾其生存艱難的處境。有數據顯示,包括奕歌、勁炫ASX、阿圖柯AIRTREK、歐藍德在內的4款車,6月累計銷量僅有326輛。目前,廣汽三菱有六款在售車型,其中僅阿圖柯一款車型為新能源,起售價19.98萬元。據了解,阿圖柯于2022年3月份上市,基于埃安AION V打造,被外界認為是AION V的換殼版。但阿圖柯AIRTREK始終未能被市場認可,其在6月僅貢獻了6臺的銷量。
據了解,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由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以50:30:20 的股比共同投資設立。
數據顯示,廣汽三菱銷量從2019年到2022年連續4年下滑,其2018年的銷量為14.4萬輛,如今已跌至3.36萬輛。2021年,其營業收入還有82.7億元,2022年直接腰斬降到42.56億元。截至2022年末,廣汽三菱資產總額59.61億元,負債總額高達59.54億元,凈資產僅剩約700萬元。截至2022年末,廣汽三菱資產負債率高達99.87%,處于資不抵債的邊緣。
今年第一季度,廣汽三菱銷量為3969輛。到4月份,廣汽集團(11.030, 0.20, 1.85%)不再將廣汽三菱作為單獨一項列在產銷快報中,而是與合創汽車、廣汽日野等共同歸于“其他”類目中。
有分析認為,廣汽集團不再將廣汽三菱銷量單獨公布的背后,是因為廣汽三菱的產銷數據在廣汽集團整體產銷數據中的占比越來越小,不再具備單獨展示產銷數據的意義。
多重重壓
廣汽三菱走向今日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從市場整體環境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對燃油車市場造成沖擊,這是所有車企需要面對的問題。而從廣汽三菱的自身情況來看,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產品競爭實力不足。廣汽三菱旗下產品相對較少,且更新換代緩慢。從產品種類來看,廣汽三菱的產品線主要以SUV為主,但如今,SUV市場新車型眾多,競爭激烈。而其產品在設計、技術、配置等方面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有所不足,無法提供特別突出的賣點和競爭優勢。
其次,廣汽三菱始終沒能建立起強大的品牌競爭力。作為合資品牌,廣汽三菱相較于豐田、本田等傳統的日本本土品牌,還缺乏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這導致了消費者對廣汽三菱的產品了解不足,從而影響購買意愿。
同時,從營銷策略來看,廣汽三菱在推廣和宣傳產品層面一直缺乏特色。廣告宣傳力度不夠,品牌形象和產品特色的宣傳不夠突出,導致消費者對廣汽三菱品牌的認知度不高。
此外,從售后服務來看,廣汽三菱同樣存在改進的空間。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忠誠度和滿意度受售后服務的影響較大,如果售后服務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則可能導致消費者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汽車市場上,面臨困境的不僅僅是廣汽三菱,合資汽車品牌整體都面臨較大的壓力。
如今汽車市場的現狀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迅猛,傳統燃油車普遍出現銷量下滑。在燃油車下行背景之下,昔日的市場格局正在被改寫。傳統頭部合資品牌昔日優勢被不斷稀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又普遍處于跟隨狀態,發展壓力巨大,小眾品牌更是難以為繼。
如南北大眾曾在中國汽車銷量排行榜上輪流坐莊銷冠之位,但去年就都敗于一路狂飆的比亞迪(261.470, -0.62, -0.24%)。數據顯示,今年前6月,一汽-大眾總銷量下滑1.1%,同門上汽大眾跌幅更明顯,同期共下滑12.4%,銷量甚至不及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居銷量排行榜第六位。
韓系車企中,年銷不足16萬的東風悅達起亞在2022年1月,被其股東之一東風集團變賣所有股份,變為“悅達起亞”。2016年還曾年銷破百萬的北京現代,2022年已降至28.4萬,也開始同神龍汽車一樣“賣廠”求生。2021年5月,理想汽車收購了北京現代位于順義區的第一工廠。外媒消息稱,6月20日,在首爾舉行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上,韓國現代汽車集團的CEO張在勛向外界表示,將再關閉一家在華工廠并將兩家在華工廠出售,提供給中國的產品從13款縮減至8款。
最大的法系合資車企神龍汽車同樣處境堪憂。2016年,該公司年銷量尚達到60萬輛,2022年,這一數字只有12.7萬輛。
廣汽三菱所處的日系陣營,經營壓力也在增加。今年前6月,本田在華銷量下滑22%,日產在華銷量下滑則達到24%。豐田在華銷量相對穩定,今年前6月也同比下降2.8%。
下行壓力下,小眾品牌僅有的市場份額流失殆盡,紛紛被擠向市場邊緣,甚至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如鈴木、菲亞特、雷諾、DS、謳歌、Jeep等品牌已經相繼退出中國市場。
2020年,經營不善的東風雷諾終止運營,雷諾集團將其持有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汽車(6.050, 0.08, 1.34%)集團。
廣汽集團方面曾于2022年10月底官宣廣汽菲克破產申請。而在此之前,廣汽菲克也如廣汽三菱一樣工廠停工,靠廣汽集團提供的貸款勉強維系。
在市場的迭代之下,汽車市場的巨變還將持續。而廣汽三菱的處境,也值得所有小眾合資品牌警醒。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