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 16:23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月24日,因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產品,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43萬元,罰款約40萬元。...
7月27日,第七屆家居品牌大會發布了“2022-2023家居十大質量事件”。其中,宜家家居以年內6次被曝出產品質量問題上榜,存在抽檢不合格、安全問題、不符合國家標準、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等問題。
宜家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產品質量和安全是宜家非常關注的重點,宜家堅信產品應始終符合所有銷售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注意到,產品質量的相關問題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宜家將以負責任的態度與各個利益關聯方溝通、積極落實相應的解決方案。”
年內6次被曝出質量問題
在回應時,宜家表示“我們有著規范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始終嚴格遵循相關的質量標準,這些標準適用于宜家所有產品。”但據記者梳理,2023年以來,宜家屢次超出質量底線,已有六次被曝出產品不合格、不符合國家標準等問題,累計罰款額超百萬元。
“宜家受限于傳統家居企業,原創研發力、先進制造力、系統管理力、綜合服務力等方面表現低下,在品質管控上存在天然不足。”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2月24日,因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產品,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43萬元,罰款約40萬元。
3月份,兒童讀寫臺燈產品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共計314臺;“BLAVINGAD布洛凡格釣魚游戲”玩具存在安全問題被召回,共計2419件;兩款產品因“標簽標識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被召回,共計112663件。
7月份,因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標準的產品,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490元、罰款約2.1萬元。同月,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信息顯示,標稱生產單位名稱為“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受檢單位名稱為“深圳宜家家居有限公司”的一款“鬧鐘”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功耗電流(μA)”。
上述宜家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基于消費者、社會各界的反饋,宜家會在繼續秉持已有的嚴格質量標準的同時,積極響應政府、媒體、消費與社會公眾的反饋與監督,持續提升產品質量。
發力渠道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來,宜家中國陸續關閉了3家線下門店。2022年4月份,宜家宣布關閉貴陽線下商場,為宜家進入中國24年以來首次按下暫停鍵。同年7月份,宜家宣布關閉營業不足兩年的上海楊浦商場。
彼時,宜家中國回應稱,面對日趨復雜的零售市場,以及數字化等因素帶來的消費者行為轉變,宜家中國有必要轉型、關閉或新增業務單元和渠道,探索各類創新模式。
2023年7月13日,宜家官宣將于年底關閉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并指出“宜家靜安城市店作為實驗店,已經基本完成了現階段的任務。”
在關閉線下門店的同時,面對電商的快速發展,宜家近年選擇將發展重心放在數字渠道建設方面。在2023財年啟動會上,宜家中國區總裁安娜·庫麗佳表示,宜家中國所屬的英格卡集團將計劃再投資53億元用于國內市場的發展,用于持續鞏固并拓展渠道和數字化領域,提升全渠道融合體驗等。
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宜家約有25%銷售額來自線上。全球所有門店和網上銷售額增長了6.5%,以當地貨幣計算增長3.5%,達到446億歐元。然而卻“增收不增利”,年度利潤由上一年的14.3億歐元大幅下降至7.1億歐元。
“在產品質量、價格體系、市場制造、設計研發、管理體系等多角度綜合平衡后,宜家是具備較大優勢的家居零售巨頭。”在王建國看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供需兩端發生了極大波動,顯然宜家沒能適應中國電商發展模式。
宜家中國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在努力創造一個更易觸達、更高性價比的宜家。在面對深刻且快速變化的動態市場,我們希望在實現業務增長的同時,持續探索新的方法以實現在中國市場長期、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以更本土化的方式貼近中國消費者需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