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1 09:5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料顯示,上述兩年定開混合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設置了兩年封閉期。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2023年7月28日,該基金成立以來虧損超過20%。...
“我之前買了一只持有期基金,尚未到期,基金經理卻突然離職了,而我卻走不掉,只能繼續持有。” 基民張揚(化名)有些憤怒,又有些無奈。對于張揚而言,當初是出于對基金經理的信任,選擇犧牲資金流動性而買入該持有期基金。如今基金仍處于封閉期,基金經理卻一走了之了。
今年以來,多名基金經理在基金封閉期內離職。誰來為投資者的利益負責?多位業內人士呼吁,基金公司應采取措施盡可能避免基金經理在封閉期內離職。如果在基金封閉期內更換基金經理,應當與投資者進行充分的溝通。
中途離職的基金經理
“封閉期尚未結束,基金經理就走了。虧了這么多,從頭到尾,基金經理沒有說一句話。”同張揚一樣,基民小江(化名)也十分憤怒,他在某兩年定開混合基金評論區怒斥道。從基金評論區來看,不少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不告而別”十分不滿。
資料顯示,上述兩年定開混合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設置了兩年封閉期。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2023年7月28日,該基金成立以來虧損超過20%。
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以某碳中和三年持有基金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22年9月,當時由兩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然而,基金成立不到一年,今年7月,其中一位基金經理因個人原因離任。截至7月28日,該碳中和三年持有基金成立以來虧損超過8%。
更有部分設置封閉期的基金原定由兩位基金經理管理,最終兩人雙雙離職。以某智選領航三年持有期基金為例,該基金于2021年1月成立,成立初期由兩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2022年1月,其中一位基金經理離職;2023年6月,另一位基金經理也離職了。
茫然無措的持有人
“我持有的某只基金突然更換了基金經理,這位新上任的基金經理我都沒有聽說過。當初買入是因為離職的基金經理擅長科技股投資,如今換了基金經理,基金投資方向是否會發生變化?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基金經理的變更,讓顧李(化名)不知所措。他直言,買入開放式基金尚有二次選擇的機會,如今尚在封閉期內,只能“稀里糊涂”地繼續持有。
“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買基金往往就是買基金經理,尤其是設置封閉期的產品更需要明星基金經理掛帥。”滬上某基金研究員直言,在新基金發行期間,基金公司往往花費大量精力宣傳擬任基金經理的特點,以此吸引投資者。而一旦基金經理離職,基金公司常常悄無聲息,只是簡單地發個離任公告。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行業是金融服務行業,基金產品的銷售只是服務的開始,服務應當貫穿于投資者持有基金的全過程。當基金仍處于封閉期時,如果基金經理無故發生更換,在影響投資者持有體驗的同時,也會降低投資者對基金經理及基金管理人的信任度。
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當基金更換基金經理后,基金投資策略、風格常會發生變化,業績可持續性存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投資者的持有體驗,最終影響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
誰來為投資者利益負責?
基金處于封閉期,基金經理離職后,投資者的利益該如何保護?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應采取措施避免基金經理在基金封閉期內隨意離職。如果是因為基金經理業績持續表現不佳,基金管理人主動選擇更換基金經理,基金管理人也應當與持有人充分溝通,說明更換基金經理對基金投資運作將產生哪些影響,讓投資者心里有底。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建議,設有封閉期的基金,基金經理在封閉期內原則上不得離任,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基金經理離任,基金管理人應當履行勤勉盡責的義務。同時,基金管理人應該建立充足的后備軍,如果基金經理離任,應迅速找到投資風格與策略相似的基金經理,保證產品運作的連續性與業績的穩定性。
多位業內人士呼吁,給投資者二次選擇的機會。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王祎表示,如果基金處于封閉期,基金經理一旦離職,基金公司可允許持有人將基金份額轉換為旗下其他基金產品,或者在一定期限內減免管理費。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建議,可以在封閉期產品的合同中增設一些創新式的基金管理條款,如遇到封閉期內基金經理離任,基金管理人可提前數日公布基金經理變動公告,提示變動信息,并在規定時間內為持有該產品的投資者開放贖回窗口期,以供投資者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贖回或轉換基金份額的投資操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