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10:36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投訴情況來看,有消費者領取了免費或保費較低的贈險,但在免費體驗期過后,被自動收取高額保費,也有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免費贈險。...
近期,保險公司免費贈險現象備受關注。有消費者在投訴平臺【進入黑貓投訴】上表示,自己領取免費或保費較低的贈險,在免費體驗期結束后被自動收取高額保費,也有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免費贈險。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此類現象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監管部門注意,部分地區出手整治。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應規范營銷行為,合法合規獲得客戶信息,不得有不實說明等誘騙客戶投保的行為。
免費贈險遭投訴
“我在網上領了一份免費的保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了自動續費,第二個月開始就需要支付上百元的保費,等到發現時已經被扣了幾個月的保費。”上海消費者小王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不止小王一個。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檢索免費贈險,有超過600條投訴,既有傳統保險公司,也有部分互聯網平臺,涉及的保險主要包括醫療險、健康險、意外險等。
從投訴情況來看,有消費者領取了免費或保費較低的贈險,但在免費體驗期過后,被自動收取高額保費,也有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免費贈險。
為何消費者會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贈險?以黑貓投訴平臺上一款被投訴較多的泰康人壽“飛鐵保”產品為例,記者致電其官方客服,客服表示,該產品是公司免費贈送客戶的交通意外險,客戶在掃碼共享單車、停車場繳費等場景下,有可能會被贈險。不過,對于公司如何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客服并未進行過多解釋。
對于如何取消“飛鐵保”,客服表示,客戶可以使用其官方App進行自助退保,或者聯系人工客服進行退保。
消費者未真正享受到優惠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類業務在業內被稱為“魔方業務”,也就是保險公司通過免費贈險或以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的保險來吸引客源,進而引導客戶“升級”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險。
據中國保險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律師王德明分析,此類業務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以銷售為導向,千方百計來獲客,通過小額贈險獲客后再進行后續開發,以獲得更高的價值。對于其合規性,王德明表示,保險公司小額免費贈險合規,但應避免缺乏精算風險數據的大規模贈送行為。
不過,此類行為可能存在誘導銷售的問題。原海南銀保監局曾發文指出,商家借助互聯網平臺、App或者二維碼等網絡場景,以“1元保”“首月1元”“免費領取”“抽獎獲取”等方式推廣,給消費者造成付出極少金額獲得保險優惠錯覺;購買時自動扣款提示不突出,消費者后續自動續費感覺突兀。實質上,這種營銷方式只是將保費分攤至后期,消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優惠,而銷售時商家未將此情形告知消費者,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易引發消費糾紛或投訴。
一位保險經紀人告訴記者:“對于這類贈險產品,一定要了解清楚它如何續期,是自動扣費還是到期自動結束,避免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部分地區出手整治
記者注意到,保險公司“魔方業務”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監管部門注意,部分地區已經出手整治此類現象。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向轄內各財險公司下發《關于個別短期健康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指出短期健康險“魔方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并要求相關公司進一步自查整改。
更早之前,原北京銀保監局辦公室發布《關于專項整治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區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贈險”“實物抽獎”“限時停售”等誘導、誤導性的內容,以及存在廣告標識不清晰、關閉按鈕不顯著、整屏誘導點擊等問題的廣告。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此類現象并未消失。對此,王德明表示,保險公司應當規范營銷行為,合法合規獲得客戶信息,不得有不實說明等誘騙客戶投保的行為。消費者應做好個人信息保護,要認識到保險產品是復雜的金融產品,應詳細了解保險產品繳費金額期限等情況,不宜盲目購買保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