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10:49 | 來源: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逐漸進入密集披露階段,首批公募上半年盈利情況浮出水面。截至8月17日,諾安基金、東興基金、財通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的上半年營收業績“亮相”。...
近日,首批基金公司上半年營收業績披露,有人歡喜有人愁。管理費是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隨著公募基金降費潮來臨,如何持續實現營收增長成為擺在各方管理人面前的首要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強化內部成本約束與績效管理,但僅靠節流并不足夠;另一方面,要打造差異化產品、拓寬收入來源,通過好的產品、好的持有體驗拓展公司管理規模,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中期業績披露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逐漸進入密集披露階段,首批公募上半年盈利情況浮出水面。截至8月17日,諾安基金、東興基金、財通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的上半年營收業績“亮相”。
8月16日,大恒科技(10.170, -0.04, -0.39%)披露半年報顯示,其參股公司諾安基金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97億元,凈利潤達1.62億元。8月11日,東興證券(8.990, -0.09, -0.99%)披露半年報顯示,其全資子公司東興基金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014.23萬元,凈利潤達1502.71萬元。
對于公募來說,基金管理費用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公司的營收業績往往與基金管理規模有著密切聯系。東興證券在半年報中表示,得益于管理規模的快速上漲,東興基金收入、利潤指標顯著增長。
在近期降費潮之前,公募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取1.5%的管理費率,該類型基金規模的變化,對基金的營收和利潤影響較大。
8月5日,國海證券(4.030, -0.10, -2.42%)披露半年報顯示,參股公司國海富蘭克林基金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37億元,凈利潤達9846.59萬元。此外,財通基金、華夏基金上半年的營收業績也于近日公布。其中,華夏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收37.11億元,凈利潤10.75億元。
重在提質增效
自2023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出手降費,進入下半年,公募開啟一輪集中降費潮。“管理費作為公募基金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降低費率在短期內可能會對公司收入產生一定沖擊。”資深基金評價人員、杭州聞基之道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聞群表示。
Wind數據顯示,自7月10日首批頭部公募機構開啟降費以來,截至8月17日,參與降費的公募機構已突破60家,數量占全市場公募基金公司數量的四成以上。參與降費的公募產品多為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數量超過2100只。
某小型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降費對于依賴主動權益型基金的中小基金公司來說,對公司的營收影響很大。“在經營提質增效方面,基金公司需要精簡優化內部人員,強化內部成本約束與績效管理,建立與經營成果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他表示。
聞群表示,在降費潮下,基金公司應提質增效,一方面,規模仍然是基金公司的生命線,而規模的增長,從根本上來說,有賴于投研實力的不斷夯實和持續提升,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的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另一方面,應研究推出更多浮動費率創新產品,在豐富投資者選擇的同時,實現投資者與管理人共贏。此外,基金公司也需在打造差異化產品、拓寬收入來源、降低運營成本、完善激勵機制等多方面努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