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09:1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公募行業馬太效應較為顯著:一方面,頭部基金公司具有較強的投研和渠道資源,品牌影響力較強,和中小基金公司相比,優勢十分明顯;另一方面,近幾年基...
在A股行情震蕩的背景下,公募行業馬太效應越發凸顯。從今年上半年營收成績單來看,部分頭部基金公司凈利潤超10億元,相比之下,多家中小基金公司經營情況不佳,凈利潤不足百萬元。
面臨艱難的處境,一些中小公募也試圖積極自救,今年以來,近10家基金公司宣布增加注冊資本金,多家小基金公司高管密集變更。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股東在增資“輸血”時,也應著眼長期,保證核心管理層的穩定,從而實現長遠健康發展。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經營情況不佳
近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浮出水面。從整體來看,頭部基金公司盈利能力較為突出。例如,中信證券(22.800, 0.00, 0.00%)披露旗下控股子公司華夏基金2023年半年度業績快報,截至今年6月底,華夏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突破1.8萬億元,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從經營情況來看,華夏基金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11億元,凈利潤為10.75億元。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發展則略顯乏力。根據國元證券(7.040, 0.00, 0.00%)發布的2023年半年報,截至6月底,長盛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1.95%;凈利潤為3296.72萬元,同比下降17.84%。根據東吳證券(8.400, 0.00, 0.00%)半年報,截至6月底,東吳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為245.29億元,其中的公募基金規模為222.31億元。東吳基金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338.27萬元,同比下滑24.24%;凈利潤為350.38萬元,同比下滑了37.34%。
部分基金公司凈利潤不足百萬元。例如,根據南華期貨(13.360, 0.00, 0.00%)半年報,上半年南華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410.19萬元,凈利潤為60.42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南華基金此前連續多年處于虧損狀態,今年上半年終于實現扭虧為盈。
不過,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尚未實現盈利。根據國盛金控(9.900, 0.00, 0.00%)半年報,江信基金上半年營業收入為904.37萬元,凈利潤為-2229.97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公募行業馬太效應較為顯著:一方面,頭部基金公司具有較強的投研和渠道資源,品牌影響力較強,和中小基金公司相比,優勢十分明顯;另一方面,近幾年基金賺錢效應不佳,基金銷售遇冷,中小基金公司處境更為艱難。
核心管理層頻繁變更
雪上加霜的是,一些中小公募面臨核心管理人員出走的問題。例如,8月23日,泰信基金公告稱,總經理高宇因個人原因而離任,董事長李高峰代任總經理一職。
除了泰信基金以外,今年以來多家中小基金公司高管發生變更。8月2日,瑞達基金公告稱,總經理高峰因個人原因而離職。8月4日,東興基金公告稱,總經理王青因個人原因而離職。8月15日,南華基金公告稱,督察長路秀妍因個人原因而離職。
更有基金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同一天離任。例如,近日北信瑞豐基金宣布,8月15日,原總經理趙遠峰因個人原因離任。同日,李永東也卸任董事長,并不再代任督察長一職。
“基金公司的核心資源是人才,中小基金公司本身就存在較大劣勢,如果核心管理層不能保持穩定,將對公司發展產生較大影響。”滬上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員直言。
探索差異化發展之路
隨著公募基金費率改革進入落地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小公募加入降費行列。金鷹基金表示,短期來看,降費對公募行業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收入減少,在規模效應下,中小基金公司的競爭環境或更加艱難。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業務負責人劉亦千認為,對于小基金公司而言,降低費率將加大公募的運營壓力,但也將倒逼中小基金公司尋找差異化發展之路。
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自身發展的不盡如人意,多家中小基金公司選擇增加注冊資本金。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融基金、弘毅遠方基金、南華基金、湘財基金等近10家基金公司宣布增加注冊資本金。
“單純靠股東增資‘輸血’只能短暫緩解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壓力。打造出核心競爭力,明確公司定位,保證核心管理層的穩定,為投資者創造持續價值,才能實現規模的良性增長。”滬上一位基金公司營銷總監表示。
西部利得基金副總經理蔡晨研認為,公募基金行業競爭已經白熱化,頭部基金公司依托豐富的產品線、成熟的渠道客戶、優秀的投研團隊,有望強者恒強。但市場并沒有給中小基金公司關上成長的大門,如何依托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聚焦差異化發展,打造明確標簽,走出屬于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需要中小基金公司持續探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