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14: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近期,印度高調宣布進入液晶面板產業,此舉或應該引起TCL華星的高度關注。最壞的結果是,可能等不到享受真正的紅利期,TCL華星印度就可能面臨各種意想不到...
【藍科技觀察】近期,印度高調宣布進入液晶面板產業,此舉或應該引起TCL華星的高度關注。最壞的結果是,可能等不到享受真正的紅利期,TCL華星印度就可能面臨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
前有三星、寶馬、沃爾瑪、亞馬遜以及谷歌等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后有中國小米、OPPO、比亞迪等在印度領巨額罰單,反復無常的印度,似乎更喜歡外資企業把一個產業做成熟悉時,開始“割韭菜”。
印度政府的“殺傷力”
當下的印度,正以舉國之力進入液晶顯示面板產業。2022年,印度政府表示要設立顯示器工廠;2023年7月,印度領先的自然資源和技術集團Vedanta Limited宣布在其多元化投資組合中增加半導體和液晶顯示產業。
而TCL華星印度去年3月,首批量產產品順利交付發往三星印度,同時,華星印度已完成3條生產線建設。
兩者看起來沒有交集,但如果站在三個維度看,TCL華星印度必須要做出預警機制。
第一個維度,面板產業是印度成為全球電子系統設計和制造 (ESDM) 中心的一部分。印度正加快液晶顯示面板商業進程。為了鼓勵面板產業,印度政府提供 50% 的補貼,而一些邦政府則提供中央政府補貼的 40% 至 50%。這種前所未有的政府支持力度,勢必會吸引一些企業在面板產業大施拳腳。
第二個維度,從以往的經驗看,印度一貫的做法是,產業發展初期積極招商引資,同時鼓勵本國制造,然后針對外資企業處以高額罰款,從而變相壓制外國企業,提振本地企業。
第三個維度,印度打造面板產業能夠聚合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也是印度的特點之一。Vedanta Limited顯示器公司開始從韓國、中國臺灣、日本等地區招募人才,在印度設立液晶面板工廠。
這三個維度,對于在印度本土設有面板工廠的外資企業而言,顯然不是個好消息。并非是懼怕競爭,而是印度政府或有出其不意的理由,遞上罰單。這種做法,遠比競爭更有“殺傷力”。
2018年TCL在印度投資設立的液晶面板工廠,還沒有真正進入紅利期,就有可能面臨印度“國家隊”對手高壓競爭,這可能需要TCL華星做好充分的預警和預案。
否則,隱匿的危機或不定期爆發。TCL華星印度的近憂是什么,遠慮又是什么?
近憂:液晶面板行業整體承壓
2018年底,TCL科技官宣位于印度的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規模在2億至3億美元之間,是華星光電成立近十年來首次將制造基地落戶海外。
根據TCL華星印度的構想,預計2023年第二季度,印度華星TV月產能達到300K。
做為TCL華星首個海外工廠,華星印度定位為TCL華星全球化的“橋頭堡”,這是TCL華星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從產品和技術層面看,TCL華星不存在短板,但這并不意味著商業進程是坦途。市場變化、行業周期對其影響不可小覷,這正是TCL華星的近憂。
2022年,全球液晶面板行業經歷最長下行周期之后,2023年上半年,競爭持續白熱化,淘汰、停產成為主旋律。
僅僅在這個8月,就有松下旗下液晶面板子公司、JDI日本鳥取工廠液晶面板產線、友達臺南C5D和C6C廠接連宣布停產,一股液晶面板企業的洗牌風潮已然開始席卷。
將時間軸拉長,近年來,日韓以及中國臺灣液晶面板廠商幾乎是大規模集體撤軍,在盲目擴產以及低價競爭的惡性市場環境下,有越來越多曾經的面板行業頭部玩家選擇主動結束業務,去年,三星選擇徹底結束運營三十年的液晶面板業務就是典型代表。
從大環境來看,液晶面板產能過剩時代仍在持續,作為行業中的頭部力量之一,TCL華星更需要直面行業萎靡的現狀,這是其近憂。
遠慮:印度“大錘”會落下嗎?
聚焦在華星印度工廠本身來說,除了要面對行業下行周期的近憂之外,還需要面對地緣環境帶來的遠慮。
與剛剛進入印度市場時印度當局的“笑臉相迎”不同,近年來,印度當局針對中國企業的態度實在不敢恭維。
例如,此前小米約48億人民幣的巨額罰單剛進入尾聲,計劃投資印度10億美元建廠的比亞迪又迎來當頭棒喝,印度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比亞迪的投資。接著,印度當局干脆以“稅費繳納不足”為由給比亞迪開具了罰單,要求比亞迪補繳7.3億盧比(折合人民幣約6360萬)的稅費。
因此,當外資企業在印度無論是市場培育還是生態建設達到一定規模時,印度總會適時“割韭菜”,這已經成為常態。
回到面板產業,我們更要看到印度正在做什么。
印度制定了一項發展半導體和顯示器工廠生態系統的計劃,這符合印度總理莫迪讓印度成為世界科技中心的愿景。成為第五個顯示器制造國,這是印度的中期目標。
2021年印度出臺和面板產業相關的激勵措施,2022年9月,印度政府批準了一項針對半導體和顯示器工廠生態系統的修改計劃,其愿景是 Atmanirbhar Bharat(自力更生的印度),并將印度定位為全球 ESDM 中心,支出超過 92 億美元。印度政府的財政支持包括:
在印度設立的顯示器工廠將通過政府公共采購電子產品采購優惠(優先選擇印度制造)獲得支持
以總支出2.5%的專項資金,支持印度顯示生態系統的研發、技能開發和培訓要求,這一計劃支持期限為6年。
這意味著,從現在到2030年,是印度提速面板顯示產業的關鍵時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設立面板工廠,并不是從零開始。盡管他們缺乏基礎,但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
比如,2023年2月,臺灣顯示器供應商群創光電公開披露,已達成協議,將TFT液晶面板及模組技術轉讓給Vedanta。群創光電大概會收到一筆一次性技術轉移付款,然后在量產開始時為每臺顯示器收取持續的特許權使用費。
此外,Vedanta 集團旗下的 Avanstrate Inc 在韓國生產第 4 代至第 8 代 TFT 顯示玻璃。該工廠同時也是公司的研發中心,致力于開發晶圓玻璃、超薄玻璃、下一代蓋板玻璃和AR/VR玻璃應用。
某種意義上,印度打造面板產業避免了自己的技術和產業短板,而是借力打力,聚合了更多的資源。對印度而言,絕對算是一條捷徑。
這恰恰也是TCL華星印度的遠慮。一旦印度面板量產且正常運轉,印度國內的采購需求無疑會向本土企業傾斜,這與印度鼓勵本地生產、消費本地品牌的主張是一致的。
最重要的是,印度有志成為與美國、中國臺灣和韓國并肩的主要半導體中心。其愿景是成為繼中國、韓國、中國臺灣和日本之后的第五個顯示器制造國家。
目前印度Vedanta公司已與 20 家韓國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電子制造中心,這種生態鏈的深度合作,對于印度面板產品的銷路有一定的承接或輔助銷售作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