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5:25 | 來源:家電網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低價競爭”幾乎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主要戰略”。
“寧可不買,絕不買貴”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消費信條,在疫情引發的衰退以及裁員潮中,年輕消費者的危機意識陡然覺醒,從“買它”瞬間過度到“理性消費”,年輕人開始意識到3000塊錢的可支配收入,恐怕無法支撐自己失業后的生存問題。
最有消費欲望的一批人開始進入“存錢模式”之后,消費市場的活力便開始下降,幾乎波及到了方方面面。年輕人負擔不起的房地產不說,在日常消費的支出,年輕人也開始“摳”了起來。
等到超市夜間打折的時候,看準時機搶到一份烤鴨;又或是在商場中到處看商品的價錢,然后又在各個電商平臺間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最后默默添加到收藏夾里,再等等就會降價;看到的鞋子比官方還要便宜幾百,但一看價格曲線,上個月竟然還低一百,消費者便啟動“忍”者模式,等到降價時再出手。
年輕人成為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不僅對同款商品在各個平臺的價格了然于心,甚至還能在商家打出”大促“的標識時,立馬察覺到這并非最低價格。在零售端如此這般的變化下,“低價競爭”幾乎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主要戰略”。
價格戰硝煙彌漫
今年以前熱火朝天的炒鞋大戰正在偃旗息鼓,除了十分稀缺的款式,大多數鞋款正在悄悄地走下價格高地。不少過去流行的鞋款在今年迎來了“倒閉潮”,原本一千多塊的鞋子陡然間都變成了幾百塊,價格曲線出現了一條靚麗的直線。原本很難買的鞋子,也一下子出現在市場上,變得好買了起來。
這是當前年輕人消費的一個縮影,在越來越摳的年輕人面前,球鞋販子,乃至是品牌都期望快速回籠現金流,選擇成本價甚至是虧本出售。在此背景下,價格戰硝煙正在四處彌漫。
8月份,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莫過于山姆和盒馬“小學生打架式”的價格戰。一塊榴蓮千層蛋糕在競相降價下,從128元/kg一路下降到了79元/kg。盒馬打出“移山價”的旗號來對抗山姆,除了榴蓮千層之外,西瓜、雞蛋、月餅等等都參與到了價格戰中。
線下商超打得熱火朝天,茶飲品牌也沒有閑著,尤其是時下因為健康需求而興起的無糖茶飲。同樣是在8月份,三得利和東方樹葉的詞條沖上微博熱搜,網友發布博文“價格戰已經拉響”,原本日常售價為5元的三得利烏龍茶在某線下商超的價格已經變成了3.8元。
盡管三得利后來辟謠稱只是商家行為,但不少網友反饋,茶飲品牌通過促銷活動變相降價已經非常常見。“第二瓶半價的三得利”、“10元三瓶的東方樹葉”等現象表明,茶飲的價格已經非常卷。喜茶等新式茶飲品牌,也在今年年初進行了價格調整,從三十幾塊變成了十幾塊。
不過,線上電商的價格戰恐怕更加激烈。相較于線下,消費者從線上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利,比價插件、比價軟件比比皆是,甚至還能回溯以往價格。在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電商先漲價再降價的模式已經很難“套路”到消費者。這讓電商的低價競爭來得更加直接,尤其是在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壓力下,淘寶和京東也相繼上線百億補貼頻道。阿里內部甚至將“價格力”的重要性放到了很高的程度。
論價格戰開展最激烈的地方,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特斯拉不斷地進攻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被迫進行降價防守。王傳福、李想等新能源車企的高管甚至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可能會持續3-5年。
價格戰背后的降級與升級
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開展價格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擁有相同的市場背景——消費下行。預期和信心在衰退和裁員潮的背景下受到沖擊,消費者主動或被動地降低消費支出。有觀點認為,當前消費降級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消費形態,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較以往有相對程度的提升。而價格戰能帶來的是一種“物超所值”的消費誘惑,意圖打破的是消費者“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的狀態。
不過,有觀點認為,當前的消費變化不能稱之為“消費降級”而是消費平替,這和日本上世紀經濟放緩后出現的消費狀況有所類似。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了價格更低的平替產品上。
事實上,消費者在電商平臺進行反復比價意味著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仍然存在,只是收入的預期和消費的信心受到了沖擊,而采取更加謹慎的消費態度,在此背景下,低價商品更具吸引力。從國內消費來看,瑞幸、幸運咖等售價更加低廉的連鎖咖啡品牌蠶食星巴克的份額,足以說明“消費平替”的趨勢已經形成。
消費平替的形成,也意味著消費者仍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升級”,不管是咖啡消費的增加,還是向健康茶飲消費的轉移,甚至是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后,新能源汽車出貨量的提升,都在表明“升級”的趨勢仍然存在。
不過價格戰也將重塑新興行業的市場格局,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淘汰賽已經開啟,將會有更多企業出局,價格戰已經成為了將對手逼出競賽圈的手段之一。比亞迪王傳福說,當下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車企在未來3~5年如果沒沖上去,就沒機會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