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09:38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上周共有多只產品宣告清盤。其中,成立時間最長的博時安譽18個月已運作近8年。公告顯示,截至10月17日,該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觸發《...
民生加銀鑫安純債、博時安譽18個月、招商臻選平衡、交銀中債1-5年政策性金融債等多只基金近日進入終止運作狀態。其中,不乏成立近8年的老債基。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10只基金清盤,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合計清盤數量創近五年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公募基金數量超萬只的背景下,清盤更多是基金優勝劣汰的表現,或成為行業常態化現象。由于市場行情的變化以及公司投研資源的有限性,公司需要適當通過清盤更好地集中投研。但是,對于清盤加速的現象,公司也需要提高警惕,通過引入多元化投資者,分散集中度,避免產品資源的浪費。
清盤有跡可循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上周共有多只產品宣告清盤。其中,成立時間最長的博時安譽18個月已運作近8年。公告顯示,截至10月17日,該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終止條款。
回顧博時安譽18個月的運作過往可以發現,這只老債基的清盤其實有跡可循。該基金最早成立于2015年,發行25.95億份,有效認購總戶數達7748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幾乎各占一半。
作為一只定期開放類產品,該基金在近8年時間里共經歷5次開放期,在每一個開放期,基金都遇到凈贖回,多次贖回疊加,致使其最終謝幕。
尤其是第一個封閉期結束后,該基金便遭遇大幅贖回。2017年中報顯示,開放后僅五天時間,基金便被凈贖回超過23億份,超過5000名投資者離場,機構大幅度撤退,其中有一家機構贖回超3億份,個人投資者份額占比升至80%以上。
根據2017年年報,基金最終份額為2.49億份,機構和個人所持份額再度持平,但機構投資者持有的1.36億份額中,有1.2億份僅為一家機構持有。基金首個開放期結束于2017年7月5日,在最后幾天的開放期內,機構持倉出現較大騰挪,公司通過拉來新機構得以平衡投資者結構,并將機構份額維持在1億元以上。
機構偏好更迭或是清盤主因
可是,為何第一個開放期就被大額贖回?是業績表現不佳嗎?
據Wind數據統計,首個封閉期內,該基金漲幅約為2.37%,實現正收益,不過并未跑贏業績基準。基金凈值曾于2016年下半年持續創新高,累計凈值最高漲幅超過6%,并多次分紅。但2016年底后,凈值快速回調,基金也在2017年1月分紅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未再分紅。從這一角度看,業績的回調和分紅的暫停或是當時許多投資者贖回的原因之一。另外,亦不排除機構有其他資金用途而贖回。
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定開類產品就是容易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每個開放申贖期,市場可能處于不同階段,很難預知。
第二個開放期,該基金再度被凈贖回,但投資人結構發生較大逆轉。根據2019年中報,機構所持份額占比已超過80%。此前持有1.2億份的機構全部贖回,換為另外一家機構申購1.52億份,也成為僅有的1名機構投資者。隨后,該機構一直持有,個人投資者份額則一路減少至2023年年中的1156.59萬份。最近一個開放期結束后,該機構離場,這也使得基金最終清盤。
持有已超過4年時間,為何最終選擇離場?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可能是因為當前機構客戶投資偏好有所變化。中途可以隨時進場,滾動贖回的持有期產品更受偏愛,而18個月定開產品封閉時間過長,加上只能定期申贖,靈活性有所欠缺。從相關數據來看,今年確實也有多只定開產品被清盤。
清盤基金數量創新高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來,全市場清盤基金已超過210只。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合計清盤數量超過160只,為近五年新高。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均有清盤產品,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甚至出現由于基金清盤而導致基金經理無基可管的狀態。
為何今年權益類基金清盤加速?清盤原因都有哪些?基金公司如何看待清盤?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于基金清盤,常見原因有主要機構客戶離場、基金押注的賽道不適應行情、同類型基金數量過多、基金策略表現減弱等等。以此前熱門的打新策略為例,不少產品都在近年走向了清盤。
不過,他們表示,基金清盤更多其實是基金行業內新陳代謝的正常表現,畢竟現在存量公募基金數量已超萬只,相較于這一體量而言,200余只清盤基金其實并不算多。
有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的態度恰恰是希望能夠進行一些優勝劣汰,畢竟“產品太多了,產品類型也太多了”,在繁多的產品面前,投研資源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希望集中到一些優勢產品、有特色的產品上重點發力,清盤其實更像是常態化的動作。
不過,對于中小公募機構而言,在基金產品本身數量不多,申請新產品耗費成本較大的背景下,面對清盤,多數機構會選擇盡力保盤。但是,部分中小公募基金公司也表示,對于機構定制產品來說,一旦遭遇撤資,基金規模就很難再做大,保盤難度也比較大。“有時候不得不另辟蹊徑,采取激進的投資策略來吸引新的投資者。”一位基金人士表示。
對于這一情況,有業內人士建議,在基金募集初期和運作過程中,要有意識地保持投資者的分散度,如覆蓋大中小規模機構,不同地域機構,不同子領域機構等等,以避免單一客戶的贖回給基金正常運作帶來較大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