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09:1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周尚伃 于宏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表示:“當前經濟數據已出現明顯修復,市場尚未對基本面進行充分定價,雖然短期A股受到一定外圍因素擾動,市場情緒面的修復需要一定時...
步入四季度,市場波動加劇。近期券商密集發布研報,聚焦A股投資時機、趨勢、行業配置等市場熱點。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券商近期就設立“平準基金”(政府通過特定機構以法定方式建立的基金,通過在股票市場的逆大盤指數方向操作來熨平證券市場非理性的劇烈波動)展開了討論。
市場或將加速修復
“轉機”成為部分券商四季度投資策略的關鍵詞,例如海通證券提到的“迎接轉機”、招商證券的“轉機與逆襲”、浙商證券的“破局、看多”等。券商普遍認為,當前,經濟基本面正逐步改善,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持續落地,市場將加速修復,A股四季度或迎來布局機會。
浙商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王楊團隊分析稱:“對A股整體而言,其運行和經濟顯著正相關,統計上看主要經濟數據都和萬得全A呈現顯著正相關。展望四季度,綜合穩增長政策、庫存周期運行時間,結合2022年四季度的低基數效應,2023年四季度經濟改善有望進一步顯性化,這也是大勢研判的核心變量,繼而驅動市場迎來上漲窗口。”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表示:“當前經濟數據已出現明顯修復,市場尚未對基本面進行充分定價,雖然短期A股受到一定外圍因素擾動,市場情緒面的修復需要一定時間,但隨著宏觀經濟的持續改善,基本面積極因素在逐步積聚。”
“當前,經濟復蘇的積極因素較多。”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也認為,從當前各主要行業的基本面情況來看,上游資源品價格漲勢明顯,中游行業景氣度多數上行,下游消費市場邊際回暖。
“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落地,基本面和資金面積極因素正在悄然累積。”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目前從估值、資產比價及交易情緒等指標來看,股票市場性價比已經凸顯。展望四季度,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推動基本面回暖、活躍資本市場措施落地,外圍環境出現積極變化等,市場或將迎來向上的轉機。
結合當前市場震蕩行情,近期,包括國金證券、中信證券等多家券商對設立“平準基金”以活躍資本市場進行了探討。在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弛看來,“平準基金”能為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促使A股市場表現回歸更為理性的基本面邏輯。在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團隊看來,“平準基金”具有提振股市信心、推動股市發揮經濟“晴雨表”的作用,不失為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手段。
不過,也有券商認為設立“平準基金”需審慎,結合經驗來看,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團隊認為,“平準基金”是股市困境時期扭困的重要工具,往往在核心指數持續下跌達35%時啟動。短期內,其入市效果主要取決于資金規模和估值水平,長期看不會改變市場運行節奏。需要注意的是,“平準基金”的設立有其合理性,但應避免投資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結合海外經驗,需要審慎設計“平準基金”的成立、入市與退出機制。
科技成長仍是中期主線
在整體看好A股市場四季度行情走勢的同時,券商對市場投資風格、機會的預判也備受關注。綜合多家券商的研究觀點,從中期來看,科技成長仍是主線。
“當下,A股整體估值偏低,但隨著內外環境的改善,A股市場的內外壓力正在邊際改善,四季度或迎來布局機會。”燕翔表示,從板塊來看,TMT(科技、媒體、通信)、醫藥、軍工、大金融等皆有機會。
“展望四季度,經濟改善顯性化是A股破局的核心驅動,隨著市場風險偏好改善,關注TMT和補庫存兩條線索。”王楊認為。
荀玉根則表示:“消費醫藥、地產、券商等行業基本面將受益。短期傳統行業占優或將持續。從中期維度看,市場主線或將重回科技成長。科技板塊中,結合政策導向和技術進展,可重視數字基建、硬科技制造、AI應用等領域。”
國海證券策略組首席分析師胡國鵬也建議,“優先關注風險偏好修復背景下的科技成長股,順周期的機會大概率在年底,需要等待金九銀十數據的持續確認以及年底穩增長政策發力;四季度首選電子、通信、醫藥生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