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08:59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米萊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海王生物的業績大幅下降伴隨著該公司“變現”能力不足。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末,海王生物的貨幣資金為30.3億元,較年初下降3.3%;而同期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分別為199.9億...
《電鰻財經》文 / 米萊
繼2022年業績大虧后,今年前三季度,海王生物的凈利潤同比繼續下降。凈利潤下降的同時,該公司的“變現能力”也不足,該公司兩次想通過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但均為實施。目前海王生物正在籌劃資產重組,未來能否實現扭虧?
業績大降 兩次定增募資未能實施
10月29日晚間,海王生物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預告,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6.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9%;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8849萬元和4264萬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2.92%和62.23%;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2.33%。
海王生物的業績大幅下降伴隨著該公司“變現”能力不足。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末,海王生物的貨幣資金為30.3億元,較年初下降3.3%;而同期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分別為199.9億元和19.6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了6.3%和1.6%。由此可見,海王生物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合計219.5億元,是同期貨幣資金的7.2倍。
海王生物的現金流緊張也體現在該公司控股股東的持股情況。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持有海王生物的12.2億股,持股比例為44.22%;上述持股已經全部質押。
值得注意的是,在“變現”不足的情況下,海王生物也想通過募集資金來補充資金不足。2019年,海王生物計劃通過定向增發股份募集資金,但最終被證監會中止。2020年8月,海王生物再次拋出定增計劃并在2021年3月獲準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51億股。
據悉,海王生物原打算此次定增募資不超過25億元,發行價格為3.84元/股,擬投入10億元募集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另外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直到2022年3月,海王生物并未實施上述定增計劃,而是在籌劃該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擬引入戰略投資者。最終海王生物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在取得批復后一直積極推進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事宜,但由于資本市場環境變化、發行時機等原因,公司未能在批復的有效期內實施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該批復到期自動失效。
資產重組“懸而未決” 業績大虧如何扭轉?
值得注意的是,在定增無望的情況下,該公司發布的上述資產重組方案也一直未實施。今年9月28日,海王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2年3月4日披露了《關于籌劃重大事項的提示性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及控股股東籌劃混合所有制改革事項。目前,公司始終在積極地推動重大事項的有關工作,與擬交易對手方就交易方案在持續溝通中,但尚未簽署正式協議。后續待相關工作完成后,如與擬交易對手方簽署正式協議,公司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履行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海王生物在其年報中披露,自創立以來,該公司始終專注于醫藥產業發展,注重培育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已經形成了涵蓋醫藥商業流通、醫藥制造、醫藥研發的完善的產業鏈,為國內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型醫藥企業。
2023年上半年,海王生物有70.13%的收入來自醫藥流通,2%的收入來自醫藥制造,0.54%的收入來自食品、保健品,26.9%的收入來自醫療器械,0.43%的收入來自其他。
從2018年至2022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8926萬元、5211萬元、-3.3億元、4230萬元和-11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為-87.16%、-41.62%、-738.67%、112.71%和-2699.29%。由此可見,過去幾年該公司的業績一路下降直至出現大虧。
2019年至2022年,海王生物未向股東派發紅利。該公司最近一次向股東派發紅利是在2018年,向股東每股派發0.02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