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10:17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投資表現不佳,是FOF發展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基金公司缺乏對FOF基金經理的良好選拔機制,也使得FOF基金經理的水平良莠不齊。...
11月,公募FOF發展屆滿六周年,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也迎來一周年。這兩個節點疊加,使得FOF產品再次受到市場關注。
10只FOF年內清盤
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全市場公募FOF產品已有470只,雖然產品數量大幅增長,但總規模不到1700億元,較2021年末的2200多億元明顯下降。業績方面,近350只FOF已運行滿一年,近1年平均收益率為-6.47%,跌逾10%的產品超過80只;運行時間滿三年的121只FOF,近3年平均收益率為-7.41%,其中有9只跌逾20%。
業績和規模雙降之下,今年以來清盤的FOF達到了10只,其中有5只為養老FOF。在FOF發展史上,養老FOF是重要的產品創新。公募FOF興起于2017年,并于2018年發展出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兩大類養老FOF產品。養老FOF隨后在2022年底成為個人養老金投資的主流形式,基金公司在存量養老FOF當中增加個人養老金專屬的Y份額。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養老FOF的Y份額產品已有161只,總規模為51.87億元,雖較2022年末129只、20.06億元明顯上漲,但平均規模只有0.32億元,僅有13只規模超1億元。
“2017年至今,公募FOF產品類型日漸豐富。但從成立以來的業績看,超六成FOF未能實現正收益,業績不佳使得投資者參與熱情有所下降,規模不斷縮水。公募FOF似乎并沒做到分散風險或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預期。”華南某公募FOF投研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基金經理水平良莠不齊
投資表現不佳,是FOF發展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基金公司缺乏對FOF基金經理的良好選拔機制,也使得FOF基金經理的水平良莠不齊。
上述華南公募FOF投研人士指出,部分FOF配置的基金存在同質化情況,未能展現出FOF的大類資產配置優勢。與此同時,FOF在構建基金組合時依然缺乏系統篩選方法,組合調整具有滯后性,導致收益不達預期。
據分類統計,截至11月3日,全市場以FOF為“擅長”領域的基金經理共有179名,這些基金經理管理資金規模總計2000億元出頭,其中有兩位管理規模超百億,101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則不足5億元,39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甚至均在1億元以下。
從證券時報記者查閱的簡歷信息來看,FOF基金經理的確存在背景多元情況,相當部分是從保險機構轉型而來,還有部分FOF基金經理曾從事過金融機構研發經理、銀行零售部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信貸經理等工作,這也是FOF管理人才良莠不齊的一大成因。
值得提及的是,基金經理的良莠不齊還會帶來連鎖反應,使得FOF吸引力難以進一步提升。
前述公募FOF投研人士表示,受限于投資能力,疊加近年市場環境復雜,多數FOF業績表現不佳,投資者的回撤體驗和業績體驗更是難以達到預期,這使得銷售渠道持營意愿低,加重了FOF發展難度。
除了上述原因,雙重收費、投資者認知度等因素也影響著公募FOF的發展。前述公募FOF投研人士表示,FOF一直存在雙重收費問題,導致交易成本較高。
多做類型和策略創新
該如何提升公募FOF競爭力?為此,業內人士給出了關于人才隊伍建設、策略創新等建議。
某投資分析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FOF是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產品,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基金公司應進一步提升基金經理質量。同時,基金公司內部應建立起完備的FOF投研隊伍,特別是在基金產品研究分析、基金經理評價選擇等方面建立起規范化的流程,盡可能減少投資決策的隨意性。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FOF投資需構建系統化的資產配置框架。從基礎操作細節來看,FOF產品可以將更多底層資產(如商品、跨境資產)進一步納入投資范圍;另外,還可以在產品類型方面進行更多探索,如主題類FOF、指數類FOF等,并探索疊加產品設計的創新,例如定期支付等機制的應用。
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群航認為,未來FOF產品可以在大類資產配置策略上多做些靈活嘗試,包括可以繼續嘗試開發專門或重點投資ETF的FOF產品,混合型ETF·FOF、純粹的ETF·FOF等可以嘗試放開發展,畢竟ETF有著常規股票交易無法比擬的流動性。
“從我國基金產品的創新歷史來看,每一類產品的誕生都是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的結果。比如,當年股票數量超過了700只之后,中國有了公募基金;如今市場上ETF的數量已經超過800只,且權益ETF、固收ETF、貨幣ETF、商品ETF、QDII-ETF等種類齊全,規模和二級市場成交額都接近2萬億元,ETF·FOF產品的出現有望水到渠成,這是可以進一步做大的一個細分產品種類。”王群航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