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15:06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招股書披露,科利德是國內專業的高純半導體材料供應商,主要從事電子特種氣體及半導體前驅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少數自產產品能涵蓋沉積、刻蝕、摻雜、離子注...
在國外氣體龍頭企業占據超八成市場份額的競爭格局下,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的大連科利德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利德”)欲沖刺科創板IPO,擬募資8.77億元用于高純電子氣體和半導體前驅體生產線建設等多個項目。但《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科利德目前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整體較低,募資擴產后新增產能如何消化問題待解;公司目前貨幣資金充裕,卻擬使用2億元募資補流,其合理性被監管問詢。此外,科利德報告期內還存在未及時繳納企業所得稅并形成大額稅收滯納金等內控不規范行為,也引起監管關注。
業務規模與頭部公司差距較大
據招股書披露,科利德是國內專業的高純半導體材料供應商,主要從事電子特種氣體及半導體前驅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少數自產產品能涵蓋沉積、刻蝕、摻雜、離子注入、清洗等關鍵制造工藝環節的電子特種氣體本土廠商。
目前,科利德自產產品主要包括高純三氯化硼、超純氨、高純氧化亞氮等數十種電子特種氣體以及高純四甲基硅烷等半導體前驅體材料,此類產品是下游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伏以及LED等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性支撐材料。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下稱“報告期”),科利德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24億元、1.80億元和3.0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01.61萬元、2551.32萬元和4042.7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科利德招股書稱,在高純三氯化硼領域,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且是林德集團、液化空氣集團、大陽日酸、默克集團等國際知名氣體公司的供應商。但首輪問詢回復報告顯示,根據TECHCET數據,2020年以空氣化工集團、林德集團、液化空氣集團和大陽日酸為代表的境外公司占有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以及我國85%以上的市場份額,市場寡頭壟斷格局顯著。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科利德電子特種氣體市場占有率分別為0.46%、0.69%、0.89%和1.54%(自產產品且不含出口)。雖然公司市占率逐步提升但整體占比仍然較小。
從業務規模來看,科利德相比國內頭部公司也有較大差距,報告期內電子特種氣體收入也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具體來看,報告期內,招股書中列舉的可比公司的電子特種氣體收入平均值分別為5.12億元、7.54億元、8.49億元,而同期科利德電子特種氣體收入分別僅為1.12億元、1.65億元、2.85億元。具體到可比公司金宏氣體、南大光電、華特氣體,其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9.67億元、15.81億元、18.03億元,其中特種氣體(特氣產品)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44億元、11.95億元、13.22億元,均明顯高于科利德。
科利德表示,在業務規模方面,包括公司在內的國內氣體廠商與國際知名電子特種氣體廠商相比差距較大。與國內廠商相比,同行業可比公司業務范圍除電子特種氣體外還包括普通工業氣體、大宗氣體等業務,且同行業可比公司披露的特種氣體或特氣產品除電子特種氣體業務外,還包括醫療氣體、標準氣體、激光氣體、食品氣體等。
此外,從科利德披露的報告期內國際知名氣體公司向其采購的氣體種類、數量、金額來看,數額也相對較小。其中,林德集團、大陽日酸、液化空氣集團、默克集團2022年向科利德采購的相關氣體金額分別為122.71萬元、1045.76萬元、139.92萬元、16.81萬元。而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期內,默克集團僅在2021年及2022年向科利德采購少量高純三氯化硼等產品但金額并不高,且從2021年的52.29萬元下降至2022年的16.81萬元,2023年上半年則未有采購。
對于默克集團向公司采購量較少的原因,科利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公司與默克集團的訂單執行情況是根據客戶采購比例及采購頻率及需求變化來執行的。默克集團作為綜合的氣體公司,其產品種類豐富,通常只為響應客戶多種類產品的采購需求而適當對外采購(包括公司)某些產品。
科利德進一步稱,默克集團作為外資電子特氣企業巨頭之一,部分產品與公司存在競爭關系,默克集團出于對自身產品的豐富與補充等需求,對公司的采購產品主要為高純三氯化硼等,并非屬于公司的主要客戶,所以在銷售規模上較小。公司與默克集團于2021年開始合作,并已與默克集團簽訂了相關產品供應協議、質量協議、保密協議等,公司已成功進入其合格供應商體系,公司目前仍是其供應商。
貨幣資金充裕卻募資補流
此次IPO,科利德本次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2億元;高純電子氣體和半導體前驅體生產線建設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31269.96萬元,建成后將形成電子特種氣體1416噸、半導體前驅體材料73噸;半導體用高純電子氣體及前驅體產業化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23812.35萬元,建成后將形成超純氨8000噸以及高純氧化亞氮8000噸的產能。
《經濟參考報》記者進一步研讀招股書發現,科利德貨幣資金充裕,卻要使用超兩成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和2023年6月末,科利德賬上貨幣資金余額分別高達2.49億元和2.14億元。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也處于較低水平,報告期各期末分別為25.17%、32.7%、18.61%。其中,2022年末,隨著公司股權融資收到投資款項,資產規模擴大,公司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科利德欲募資大舉擴產,但公司目前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較低。據招股書披露,公司產品高純三氯化硼報告期各期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31.67%、53.27%和62.29%;超純氨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04%、78.99%和80.76%;高純氧化亞氮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6.29%、17.39%和49.86%。
這也引起了對科利德募資補流的合理性、新增產能如何消化等的關注。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結合調整和檢修情況以及生產線實際開工時長等因素說明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較低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行業慣例,報告期內公司產能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存在減值風險;公司是否存在過度投產的情況,募投項目新增產能是否存在無法消化的風險等。
“補充流動資金是出于公司日常經營和長期發展需要,有利于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為公司業務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為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具有必要性。”科利德表示,根據測算,公司2023年至2025年補充營運資金需求為20167.05萬元。公司擬使用本次募集資金中的20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未超過公司預計流動資金缺口。因此,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具有合理性。
對于產能利用率較低的情況,科利德稱,近年來,公司電子特種氣體產品處于快速布局階段,2020年和2022年公司分別有較大規模的超純氨、高純氧化亞氮新建產能,公司主要產品產能報告期內總體上處于爬坡階段,因此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較低。電子特種氣體市場前景廣闊,募投項目產能逐步釋放,產能消化壓力并不會在短期內集中體現,公司不存在過度投產的情況,公司具備較強的內生增長動力,募投項目新增產能不存在無法消化的風險。
內控不規范行為引關注
記者還注意到,科利德報告期內存在大額稅收滯納金等內控不規范問題。根據招股書及保薦工作報告,2022年度公司繳納以前年度企業所得稅滯納金661.30萬元,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2022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中支付的各項稅費增加1739.24萬元,主要系繳納以前年度企業所得稅所致;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增加1027.42萬元,主要系繳納稅收滯納金所致。
對此,上交所要求科利德說明內控是否健全有效,未及時繳納企業所得稅并形成大額稅收滯納金是否存在被主管稅務機關處罰或起訴的風險,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是否存在其他違反稅收相關法規的情形等。
科利德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已根據相關規定對形成的稅收滯納金進行了補繳。報告期末公司不存在未繳納的滯納金的情形。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制度,上述財務內控不規范行為已得到整改;自上述整改措施實施之后,公司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要求履行內部控制制度,保證了公司稅務管理的有效性與規范性。
針對上述補繳行為,科利德及其子公司所屬主管稅務機關已出具專項證明,確認報告期內無稅務部門對公司及子公司立案稽查發現重大稅收違法問題的記錄和行政處罰記錄,對公司及子公司自主申報并補繳稅款和滯納金的行為不做重大稅收違法行為認定,不做行政處罰處理。
另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科利德在貨款結算時存在票據找零的情形,即公司客戶向公司支付貨款或公司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的過程中,付款方以較大面額票據支付貨款,支付的票據票面金額超過付款方應付金額,收款方以自身小額票據進行差額找回的情形。報告期初還存在使用實際控制人張琳的個人銀行賬戶代發員工薪酬,以及代墊貨款退回和代收費用退回的情況。
科利德對此認為,報告期內公司在貨款結算時與客戶、供應商之間存在使用小額票據進行差額找回,以及使用“個人卡”代發員工薪酬、代收貨款退回等,涉及的金額較小,不影響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有效性。經整改,公司的票據、資金使用已嚴格按照相關管理制度的規定執行,上述不規范行為未再發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