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16:42 | 來源:經濟觀察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募FOF市場正在上演冷熱交織的一幕:一邊是發行熱度不減,產品數量不斷攀升;一邊是市場規模持續萎縮。
以風險小、收益穩為“賣點”的公募FOF,近期陷入了一些爭議之中。
11月份,國內公募FOF發展已滿六周年,同時,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也迎來一周年。此時,公募FOF市場的發展也進入了重要觀察時點。經過多維度掃描,其成長中的難題逐漸顯露出來。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公募FOF產品數量超過460只,總規模為1662.14億元。自去年二季度末以來,FOF產品數量增長52.94%,FOF基金凈值總規模卻出現了25.22%幅度的下滑。與此同時,市場中還呈現另一“割裂”現象:一邊是部分FOF產品規模較小,生存難以為繼,年內清盤數量已達10只;另一邊,基金公司紛紛布局FOF,發新熱度不減。11月10日,共有15只公募FOF處于發行階段。
數量向上,規模向下。當下,公募FOF市場發展面臨不小的挑戰。
一些割裂現象
公募FOF市場正在上演冷熱交織的一幕:一邊是發行熱度不減,產品數量不斷攀升;一邊是市場規模持續萎縮。
記者發現,近日,頭部公募在FOF產品布局上仍在積極擴張,中小基金公司也在加速進入。
11月10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市場共有109只新基金處于發行階段,其中有15只是混合型FOF基金。這些新發FOF產品涵蓋了3個月、6個月、一年、三年以及五年期持有產品。基金管理人既有易方達、富國、匯添富等頭部公司,也有東方基金、鵬揚基金、渤海匯金這樣的中小公募機構。
具體來看,易方達旗下現有易方達匯悅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易方達養老目標日期2045五年持有和易方達如意安誠六個月持有3只FOF產品正在發行,該公司運作中的FOF產品已有24只,規模合計約136億元,在行業中排名第三。而東方基金正在發行的東方養老目標2050五年持有混合發起(FOF),是該公司旗下首只公募FOF。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共有81家公募機構布局了472只FOF產品,興證全球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4家管理規模超過百億。FOF產品布局上已出現明顯分化,興證全球基金以196.56億元的規模位列第一;新疆前海聯合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44家公司FOF產品總規模小于5億元。
今年,有4家公募機構加入FOF賽道,發行FOF產品。不少基金公司也正在加緊布局。上海一家券商系公募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搭建公募FOF團隊,相關產品也在申報當中。”
公募FOF發行熱度不減,與公募FOF市場發展遇冷形成反差。
自2022年二季度以來,公募FOF規模出現連續五個季度下滑。Wind資訊數據顯示,公募FOF規模由2022年二季度末的2222.76億元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 1662.14億元,降幅達25.22%。其間,FOF產品數量卻由306增加到468只,增幅達52.9%。
興證全球基金表示,FOF能夠在不降低預期收益率的情況下,降低整個組合的波動率,且可以構建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征的組合,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特定需求,同時FOF收益來源相對多樣化,能夠把握多種資產的機會,這些優勢決定了它作為金融產品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該公司介紹,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也將FOF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范圍,個人養老金融是國家養老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養老目標基金存續時間長,繳費穩定持續,資金具有長期投資的屬性,對市場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所以這也是需要積極布局FOF產品的原因。
多位公募人士稱,隨著2022年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正式落地,公募基金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國民理財與養老需求同時激增,公募機構都在加速進軍公募養老FOF領域。
FOF起源于美國市場,我國首批公募FOF誕生于2017年。2018年,為滿足養老資金理財需求,FOF發展出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兩大類養老FOF產品,至此,各大基金公司陸續發行各類普通FOF產品及養老FOF產品。養老FOF在2022年底成為個人養老金投資的主流形式,基金公司在存量養老FOF當中增加個人養老金專屬的Y份額。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汪璐告訴記者,隨著養老第三支柱的不斷推進,市場需要投資養老FOF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盡管短期內投資者對FOF基金的接受度尚不高、募集形勢不樂觀,但基金公司仍有強大的意愿發行該類產品,爭取在個人養老金的藍海中搶占先機。
規模萎縮背后
公募FOF規模持續萎縮,出現了部分產品因規模過小而遭遇清盤的情況。
10月28日,長城基金公告稱,旗下長城恒泰養老目標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于當日基金合同終止,并進入清算程序。該基金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清盤,即“《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決定”。
10月17日,鵬華基金旗下鵬華聚合多資產3個月持有期混合(FOF)因基金資產凈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于當日進入清算程序。時間再往前,還有博時金福安一年持有A、中加安瑞平衡養老目標三年、大成興享養老三年持有等多只FOF產品均因規模縮水而觸發合同終止條款。
據記者梳理,截至11月10日,今年以來已有10只FOF清盤,其中有5只為養老FOF產品,清盤的原因多為觸發合同終止條款。此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市場上至少還有259只FOF規模低于2億元,占比超過一半。
規模萎縮,產品清盤,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投資者對公募FOF的接受度不高。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背后原因可能與近兩年公募FOF業績表現不佳以及投資者認知不足有關。
上海某中大型基金公司的FOF基金經理表示,“公募基金行業FOF被大家關注主要是在2021年,之后股票市場整體環境有一定波動,主動權益基金創造超額且正收益的難度很高,相應的占主流的偏權益型FOF產品的管理難度也很高,很難獲得獨立于股票市場整體走勢的持有體驗。這種背景下,FOF產品的長期投資體驗優勢會被市場的短期困難所影響,規模也有所下降。”
Wind資訊數據顯示,有數據顯示的451只FOF產品中,今年以來收益為負的有386只,平均收益率為-3.83%;近兩年持續運作的192只產品,僅8只收益為正,即超九成產品近兩年虧損,平均收益率為-13.11%。
汪璐認為,公募FOF規模下滑可能與四方面因素有關。其一,權益市場賺錢效應不佳,投資者的投資意愿不足,對含權公募FOF基金參與度較弱;其二,市場仍需時間來理解、接受FOF基金長期配置的價值,即通過長期配置為投資者帶來風險收益的優化;其三,FOF基金時運不濟,由于市場整體賺錢效應較差,近三年成立的FOF基金中大多數都未能替投資者賺到錢,這導致短期內FOF很難在市場中獲得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其四,為了滿足資產配置的需要,FOF一般會設有持有期,這與目前投資者廣泛追逐高流動性開放式基金的投資需求無法完全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偏債混合型FOF基金的規模由去年二季度末的1217.52億元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751.13億元,降幅達38%,投資者贖回量較大。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經理認為,偏債型FOF產品此前一直定位為固收+,理財凈值化轉型之后承擔了部分理財客戶的配置需求,但其實部分持有人對含權益類資產的潛在風險預期并不充分,在極端市場環境下對損失容忍度較低,因此有一些贖回。
汪璐表示,由于FOF產品特性的復雜性導致投資者對FOF價值的接受度尚未達到理想水平。第一,投資者在主觀認識上擴大了資產配置對風險分散和風險約束的作用,資產配置僅能一定程度地分散風險、提高風險收益比,無法完全分散或約束風險;第二,由于FOF基金在投資時納入了資產配置的理念,投資者在理解FOF基金上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導致在與客戶傳遞FOF產品特征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接下來,公募FOF如何破局?汪璐認為,微觀上講,一方面應積極做好渠道建設、品牌建設和投資者交流,以有效傳遞FOF的收益風險特征及投資價值,讓更多投資者知曉、認識、認可FOF;另一方面,FOF團隊應加強研究實力,例如團隊投研能力應足以支撐對所投范圍的有效覆蓋,基金經理應具備正確的資產配置理念、成熟的組合投資管理技能和基金評價研究經驗。宏觀上看,這些都需要長期資本市場的穩定、持續良好的賺錢效應來加深投資者對FOF價值的認可。
關于FOF產品后續布局和發展,興證全球基金表示,一是拓寬研究的廣度。持續完善FOF產品線進一步拓寬研究廣度,加強對各類型產品的探索。在此基礎上,增加和完善創新型產品布局,以滿足不同客戶FOF投資需求;二是堅持多資產策略,獲取更具性價比的投資收益,以業績比較基準為錨,一方面持續通過多資產、多策略的方式降低組合波動,另一方面,結合定量定性分析,通過對基金的深度挖掘和客觀全面的市場分析獲取超額收益,力爭獲取更具性價比的投資收益。
上述FOF基金經理表示,“一方面,公司會堅持FOF產品應該有清晰的投資目標、有效的投資策略和穩定的投資行為;另一方面,在FOF管理的時候,會堅持紀律性投資,具體體現在對長期投資策略和投資行為的堅持;此外,在FOF團隊中設立了專門的投資顧問人員,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交流,進而更好地匹配投資者的收益風險偏好,加強理解,建立互信,更好地發揮FOF產品的長期優勢和作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