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4 08:35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0月30日,永新光學發布2023年三季報。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6.11億元,同比0.47%;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降12.64%。...
中融信托停止兌付的風波仍然延續……
11月13日晚間,永新光學公告稱,2023年6月30日,公司與中融信托簽訂了《中融-唐昇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之信托合同》,公司以5000萬元購買了唐昇1號產品,期限為2023年6月30日至2023年10月30日,分配日為核算日后10個工作日內任一工作日。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產品已到期,公司尚未收到上述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
公司還表示,除上述信托產品外,公司未購買中融信托其他相關的理財產品。目前,公司經營正常、財務狀況穩健,該事項不影響公司持續運營及日常經營資金需求。
剛獲多家券商推薦“買入”
10月30日,永新光學發布2023年三季報。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6.11億元,同比0.47%;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降12.64%。
即便如此,仍然有中金公司、中泰證券、西部證券等多家券商給予了“買入”的評級。
西部證券認為,公司經營向上拐點顯現,符合預期。公司三季度實現營收2.2億元,單季度營收接近歷史新高,同比12.23%、環比8.55%。三季度營收同、環比加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條碼業務三季度同比轉正、環比略改善(去年基數前高后低);顯微鏡持續國產替代,業績穩健增長;激光雷達、醫療光學業務23年同步放量。
雖然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0.58億元,同比下降6.97%、環比下降15.52%,主要歸結于匯兌收益同比減少,期間費用合計同比增加2407萬元。
中泰證券則認為,公司基于精密光學核心能力,不斷挖掘新增長點醫療光學市場規模大、技術門檻高、盈利能力強,且主要被奧林巴斯等國外廠商壟斷自主替代空間大。目前公司醫療內窺鏡鏡頭已與國內數家醫療細分領域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并實現批量出貨,同時加速切入手術顯微鏡市場,并在手術顯微鏡整機方面取得進展,醫療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未來增長主要驅動力。
曾經“踩雷”雪松信托
2021年5月25日,永新光學公告顯示,公司部分現金理財資金發生逾期。
截至2021年5月25日,永新光學已收到廣州豐匯龍勝3M【1】號債權轉讓項目的投資本金及投資收益共3060.66萬元投資資金已全部收回;已收到廣州豐匯龍勝3M【2】號債權轉讓項目的投資收益60.67萬元,尚未收到投資本金3000萬元,該投資資金已發生逾期。
根據永新光學與廣州豐匯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豐匯”)、深圳市天運駿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運駿業”)簽署的《廣州豐匯龍勝3M【2】號債權轉讓項目委托投資書》約定,天運駿業需于2021年4月28日前將相應的投資本金3000萬元及投資收益支付到公司指定賬戶。
若到期未兌付,根據雪松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雪松控股”)出具的《廣州豐匯龍勝3M債權轉讓項目承諾函》,雪松控股承諾在2021年5月1日前向公司履行差額補足義務。不過直到5月25日,雪松控股仍未履行差額補足義務。
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踩雷”
10月21日,微光股份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微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光創投”)購買的3800萬元圓融1號信托產品,到期后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資收益。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微光股份第一次自爆“踩雷”了。從今年8月開始,公司就陸續披露其購買的中融信托的產品紛紛逾期。微光股份及子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的尚未收回的中融信托信托產品金額合計已有約4.08億元。
10月20日,雙成藥業公告稱,今年4月17日,雙成藥業與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簽署了《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之信托合同》,公司認購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3000萬份信托單位,認購金額人民幣3000萬元整。該理財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為6.2%,產品期限為6個月。截至公告日,上述信托計劃本金及投資收益尚未收回。
10月9日,安旭生物發布信托產品逾期兌付的風險提示,提及該公司在2022年9月29日購買了1億元的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托產品,但直到公告日,公司仍未收到信托計劃的本金及投資收益。
此外,還有先鋒電子、安邦電氣、金房能源、中瑞泰、南都物業、金博股份、咸亨國際、塔牌集團、吉華集團等近10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托500萬到5000萬之間不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