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2 08:44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尹秋彤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作為典型的“夫妻店”,在IPO前突擊分掉了三年凈利潤,這讓市場汗顏。對于本網發去的求證函,該公司...
《電鰻財經》文/尹秋彤
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信息,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亞科技”)于近日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這也意味著環亞科技想要通過上市募資6.07億元改變自身發展的想法落空。
《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作為典型的“夫妻店”,在IPO前突擊分掉了三年凈利潤,這讓市場汗顏。對于本網發去的求證函,該公司至今未作回復。
家族控股是非多
環亞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實控人夫妻及其兒子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根據招股書披露,環亞科技的控股股東為香港環亞,其持有公司5.27億股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的98.36%。香港環亞于2006年1月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目前Referent Power持有香港環亞100%的股權。Referent Power則于2010年9月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Ample Gain持有其50%股權,Neolink持有其50%股權。而Ample Gain是2010年 9月16日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胡興國持有其2%股權,吳知情持有其 98%股權;Neolink于2007年1月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吳知情持有其 100%股權。
胡興國、吳知情為夫妻關系,兩人均為中國香港籍,同時擁有澳大利亞居留權,兩人通過直接持有Ample Gain、Neolink的股份間接持有公司98.36%股權,和其子胡根華合計控制著公司98.36%的股份表決權,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2021年10月至今,兩人分別任環亞科技董事長和總經理之職。
業內人士稱,一直以來,股權集中、“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中,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結構弱點將更加突出。家族式企業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合理的人才結構等方面存在弊端。家族成員之間容易通過控制董事會來影響公司的重大決策,有可能損害其他小股東的權益。
環亞科技內控不規范的問題也頻出。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環亞科技存在使用實控人個人卡體外代發獎金及補貼、承擔費用,通過關聯方代收客戶貸款或供應商返利形成資金占用,將出納個人卡用于公司支付業務,通過員工賬戶代收貨款等多個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與問題,這些金額涉及上千萬元。證監會監管層要求環亞科技進一步解釋,并說明現在是否還存在類似情況。
三年凈利潤全部分紅
擬上市企業的突擊分紅,實現大股東的套現,已經被市場視作做難看的吃相。
環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度,環亞科技的分紅分別為2.0億元、1.6億元、3.5億元,同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9億元、2.50億元、1.88億元,年度分紅分別占全年歸母凈利潤的95.69%、64%、186.17%,合計7.1億元。環亞科技股權十分集中,實際控制人胡興國先生、吳知情女士及胡根華先生合計控制公司98.36%的股份表決權,即三次現金分紅中有7億流入實控人夫婦口袋。而2019年—2021年這三年,環亞科技的凈利潤才有6.32億元。也就是說,這三次分紅已將這三年的凈利潤全部瓜分。其中,2021年分紅金額就遠超出當年的歸母凈利潤金額,甚至把2020年留存的利潤也分光了。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環亞科技并不缺錢,而且熱衷于分錢,把紅利都先掏到自己的腰包里,且年年近乎掏光,看來深諳IPO之道。
公司到底缺不缺錢?這次IPO的目的是什么?
《電鰻財經》將持續關注環亞科技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