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09:46 | 來源:和訊股票 | 作者:李民賀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冪源科技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持續開發技術、擴大年總產能,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近日,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冪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冪源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港交所主板上市,匯豐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
冪源科技主要設計、制造及銷售電動汽車的定制電池系統,其次為儲能解決方案及電池管理系統(或BMS)。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2年按出貨量計,冪源科技是中國乘用純電動汽車(或BEV)的第三大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市場份額為9.6%。
此次招股書披露,冪源科技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持續開發技術、擴大年總產能,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高度依賴大客戶
冪源科技的產品以動力電池系統為主,另有少量中國及海外儲能解決方案及BMS等輔助產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止2023年6月30日,冪源科技的電池系統已為中國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包括2022年中國約十分之一的純電動汽車和超過三分之一的A00級乘用純電動汽車。
對冪源科技來說,大客戶是支撐其業務的主要來源。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前五大客戶合共分別占總收益的94.4%、96.4%、97.4%及90.6%。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冪源科技的最大客戶分別占總收益的54.2%、47.6%、46.0%及35.5%。
而在這些大客戶中,主要都是具有強大市場地位的國內及國際知名汽車OEM廠商,因此冪源科技面對客戶的議價能力可能有限,也更容易收到大客戶下單數量和業績影響。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招股書顯示,2022年,五菱曾經是冪源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彼時貢獻營收達25.63億元,占比高達46%。但是受到五菱“砍單”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曾經的大客戶五菱降至第三,營收占比銳減至21.1%。
受此影響,冪源科技收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24.34億元減少53.9%至11.16億元。
除此之外,冪源科技的若干主要供應商同樣也是它們的客戶。前五大客戶之一客戶B就是其供應商。冪源科技向客戶B出售電池系統,同時采購原材料及服務,包括液冷管以及為員工提供的勞工及班車服務以及產品保修后服務。
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向客戶B銷售的總額分別為2.4億元、8.61億元、17.46億元及3.99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益的23.6%、33.6%、31.3%及35.5%。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向客戶B的采購總額分別為250萬元、100萬元、1140萬元及610萬元,分別占我們同期采購總額的0.2%、0.0%、0.2%及0.7%。
另外,2020年及2021年,供應商A為其主要供應商之一,亦為客戶。2020年及2021年,供應商A采購額分別占冪源科技采購總額的32.2%及26.9%。
“國補”過后業績承壓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市場上出售電動汽車的OEM及電動汽車車款數量增加。中國電動汽車的滲透率(按電動汽車銷量占汽車銷售總量的百分比計),由2017年的2.7%增加至2022年的25.6%,并預期將進一步增加至2027年的61.3%。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國補”的助益。2010年,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開啟了我國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路線。
然而十年的“國補”如今面臨退場,根據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發布的《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將不再給予補貼。這代表著自2010年開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在明年全面退出。
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場,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充滿了未知性。
對于今年營收下降的理由,冪源科技便提到了2022年下半年(特別是2022年第四季度),因預期政府補助政策變動將于2023年生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異常旺盛,其后導致客戶需求于2023年上半年相對較低。受此影響,冪源科技主要客戶減少了采購訂單,其業務策略調整為更多專注于新A0級BEV乘用車市場。
招股書顯示,冪源科技2020年至2022年營收分別為10.15億元、25.67億元、55.74億元;經營利潤分別為-5173萬元、-1005萬元、1.21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8894萬元、-6592萬元、1.08億元。
2023年上半年經營利潤為49.3萬元,上年同期的經營利潤為4118萬元;期內虧損為377萬元,上年同期的期內利潤為3259萬元。
面對國內市場的變數,冪源科技選擇了“出海”,尋求新的增長點。和訊網注意到,在招股書,2023年上半年,一家印度公司躍升成了冪源科技的第二大客戶,為一家印度公司,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1.1%。關于這家印度公司,冪源科技僅描述為“印度領先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于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及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3年6月 30日的市值約為263億美元”。
新能源汽車市場瞬息萬變,作為行業上游電池供應商的冪源科技,也需要更多的韌性來應對變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