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15:30 | 來源:經濟參考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以晶亦精微的單一大客戶中芯國際來說,中芯國際對供應商的采購有嚴格的程序,供應商需要通過中芯國際的小批量試產、風險量產(主要包括功能驗證、產品良率提升、生產工藝能...
近日,晶亦精微在回復上交所問詢時稱,公司12英寸CMP設備尚處于驗證階段,已經有采購意向客戶,公司還預估了12英寸CMP設備未來的收入。不過,上交所要求其披露“表達采購意向”的具體客戶、對應的產品型號、售價、數量等基本情況以及預計的收入。但晶亦精微并沒有直接回答交易所的問詢,只是進行了模糊的論述。這使得公司12英寸CMP設備的收入成謎。此外,晶亦精微的產品結構單一,且在8英寸CMP設備領域面臨杭州眾硅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競爭,在12英寸CMP設備領域又面臨國內龍頭企業華海清科等競爭。
晶亦精微方面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相關披露文件中涉及的行業數據、分析均引用自行業權威機構,因部分數據及信息涉及商業秘密,經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批準,披露文件中豁免披露涉及用戶、價格等信息。
“驗證”中的工藝
晶亦精微在12英寸CMP設備的競爭格局、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上,回答顯得“底氣不足”。
晶亦精微坦言,公司成立后于2021年研制出公司首臺12英寸CMP設備,并陸續進入半導體制造企業進行產線驗證,12英寸CMP設備整體起步較晚,尚處于業務開拓階段。公司與國際CMP設備巨頭美國應用材料、日本荏原以及國內CMP設備廠商華海清科在市場地位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技術實力方面主要在制程節點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但晶亦精微又表示,公司的12英寸CMP設備目前在28nm先進制程產線上已完成工藝驗證、14nm制程設備還在樣機研發過程中。這句稱述與其前面在CMP設備性能上與其他競爭對手對比時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在前面進行CMP設備性能對比時,晶亦精微僅稱自己12英寸CMP設備完成了在28nm制程產線上的工藝驗證,并未提及14nm制程設備。
某半導體行業資深投資人士告訴記者,晶亦精微12英寸CMP設備能否在未來形成收入還很難說,12英寸設備的驗證周期長,驗證成本高,中途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工藝驗證完成并不代表在客戶方面的驗證已經完成,客戶對于驗證的效果有其要求,是否能穩定量產,產品良率如何等等依然有待進一步驗證。并且就算驗證全部完成了,多久才能被客戶正式采購也很難說,驗證完成不等于一定會采購,采購也不等于收入實現。
以晶亦精微的單一大客戶中芯國際來說,中芯國際對供應商的采購有嚴格的程序,供應商需要通過中芯國際的小批量試產、風險量產(主要包括功能驗證、產品良率提升、生產工藝能力提升、生產產能拓展等)以及最終的批量生產。而中芯國際到批量生產階段才會向供應商確認采購訂單,進行正式采購,之后再分階段付款。
上述半導體行業投資人士表示,“他們12英寸還在驗證中,能不能確認收入,什么時候確認收入,都真的不好說,華海清科是12英寸已經穩定量產了的,這種收入才有保證”。
上交所也對晶亦精微12英寸CMP設備下游客戶驗證情況十分關注。
根據晶亦精微披露的12英寸CMP設備下游客戶驗證情況,其下游客戶主要有廈門聯芯、合肥晶合、淮安榮芯、上海積塔、卓勝微和武漢楚興,這些客戶制程主要在90nm以下,驗證效果均需要匹配客戶原有機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客戶均還未驗證完成,并且預計完成時間要到2024年2月、3月,后續還有系列驗證環節,比如不同產品良率合電性驗證、其他層的驗證。
“模糊”的預計收入
對于交易所重點問詢的“發行人進入12英寸CMP設備領域并形成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是否存在不確定性”。晶亦精微并沒有直接回答是否存在不確定性,僅是講了簽訂的幾個12英寸CMP設備銷售訂單,并表示在該領域將取得一定占有率。
其表示,“發行人12英寸CMP設備通過個別具有代表性的客戶的驗證后,將有助于發行人進一步推進新增客戶的獲取和驗證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共簽訂7個12英寸CMP設備銷售訂單,已發貨6臺。除上述已簽訂的7個采購訂單外,截至2023年7月31日,另有約35家客戶表達了12英寸CMP設備的采購意向(未簽署正式協議),共計62臺,合計約10.89億元。未來,發行人在12英寸CMP設備領域將取得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發行人的市場占有率將呈增長趨勢”。
熟悉半導體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這種設備的訂單一般都是conditional order(有條件訂單),一般是設備公司先把設備拿給制造廠商使用,這個階段的使用就是在進行驗證,需要匹配得上客戶需求,需要有多少良率等等,而且哪怕這些條件達到,從訂單到實際的銷售收入依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核查結論認為,8 英寸CMP設備需求未來將呈上漲趨勢的依據充分,不存在短期內需求下滑的情況;發行人產品進入下游客戶需要進行逐一驗證,驗證費用主要由發行人與客戶協商確定;當前正處于產品的驗證過程中,發行人產品的驗證過程不存在實質性障礙。
然而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驗證過程能否完全順利進行誰都沒法保證。另外驗證階段其實就是設備廠商先把設備給客戶去使用,客戶用的好不好還有很多問題有待驗證,比如產品成品率等等,在沒達到客戶要求之前,甚至說是客戶沒有明確正式采購付款之前,驗證的費用往往需要設備廠商自己承擔,比如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等,設備廠商需要派專人去解決,解決完了再繼續推進下一階段驗證,如此反復。“雖然有的部分環節費用可能可以與客戶協商分攤,但大頭肯定基本都要設備廠商承擔的,要等設備驗證完成了,客戶正式采購(驗證完成前的采購和完成后的采購是兩個概念)后,才會先行支付一部分設備費用,等客戶簽署驗收單之后,設備公司才能正式確認收入”。
多名投行人士也認為,保薦機構得出如此結論,交易所會要求其拿出證據說明驗證過程不存在實質性障礙的充分理由,并解釋清楚得出預計未來十多個億的12英寸銷售收入的依據。“這都還沒有簽署正式協議的也敢拿出來說?好歹簽個框架協議吧。說是充分披露,但要光看這些關鍵詞可能讓外行過度遐想”。
交易所也詢問了“表達采購意向”的具體客戶、對應的產品型號、售價、數量等基本情況,以及未來預計可實現的銷售收入。晶亦精微表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向發行人表達采購意向的客戶主要有中芯國際、上海積塔、杭州積海半導體有限公司等49家客戶,合計數量為107臺,其中:8英寸CMP設備21臺、6/8英寸兼容CMP設備24臺、12英寸CMP設備62臺,未來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60726.42萬元,其中:2023年7-12月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7592.92萬元、2024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59491.40萬元、2025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93642.10萬元”。 49家意向客戶,晶亦精微僅列舉了3家,并且也沒有寫清楚具體每個客戶對應的意向采購設備的具體型號、售價和數量。
分析人士指出,晶亦精微的產品結構單一,其業績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有待考驗。晶亦精微僅生產和銷售CMP設備,并且幾乎都來自于8英寸設備,12英寸設備距離實現收入還有不確定性。而競爭對手華海清科主要產品不僅有CMP設備,還有減薄拋光一體機、供液系統設備,產品種類更多樣。國際CMP設備巨頭就更是產品結構多元,美國應用材料除了CMP設備,在沉積設備、離子注入設備、刻蝕設備等方面均是全球前三強,日本荏原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泵制造商之一。
對此,上交所還問詢了晶亦精微是否未來會拓展其他半導體設備領域。但晶亦精微表示,公司短期內仍將聚焦CMP設備,暫無向其他半導體設備領域拓展的計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