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10:51 | 來源:科創板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IPO文件顯示,云舟生物主要從事基因遞送產品和服務。基因遞送指的是,使用生物、化學或物理方法將外源遺傳物質(通常是重組DNA或RNA)包裹成基因載體導入靶細胞的技術。該...
9日晚間,沖刺科創板的“云舟生物科技(廣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舟生物”)在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近半年后,正式提交了回復。
《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隨著科創板上市門檻逐漸收緊,上交所進一步加強了對IPO企業科創屬性的考察,云舟生物便是其中一家,公司科創屬性被單獨問詢。而在此之前,被問詢科創屬性的企業,還包括聯亞藥業、科惠醫療、中科英泰等等。
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超90%,毛利逐年下降
IPO文件顯示,云舟生物主要從事基因遞送產品和服務。基因遞送指的是,使用生物、化學或物理方法將外源遺傳物質(通常是重組DNA或RNA)包裹成基因載體導入靶細胞的技術。該技術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基因藥物開發等多領域。
現階段,云舟生物主營業務包括了“科研載體構建服務”、“基因遞送CRO服務”及“基因載體CDMO服務”三個板塊。其中,科研載體構建服務占主營業務收入一直在90%以上。
此次,云舟生物計劃發行不超過1.2億股,募資13.26億元。其中的10.47億元用于“基因遞送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剩余的2.79億元用于“基因遞送技術研發中心項目”,以提高云舟生物基因遞送CRO服務及基因載體CDMO服務業務的服務規模,以及進一步完善基因遞送技術研發平臺的搭建。
報告期內(2020-2022年),云舟生物的主營收入已由期初的9955.92萬元提升至期末的2.81億元,但是主營業務毛利率則由62.70%下降至57.84%。
競爭格局激烈,市占率不足1%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2年,全球基因遞送行業外包市場規模約為320億元。其中,科研載體構建服務、基因遞送CRO服務和基因載體CDMO服務的外包市場規模比重分別為10%、16%和74%,基因載體CDMO服務占據超過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且進一步來看,2017-2021年間,全球科研基因載體投入規模已從64.60億美元增長至85.6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18.80億美元。同期,全球基因遞送CRO市場規模已從8.7億美元增長至15.7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6.0%,這一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達到34.3億美元。而全球基因載體CDMO市場規模也已從10.3億美元增長至27.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27.3%,預計2025年將達到78.7億美元。
看起來,基因遞送外包市場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對于國內企業,尤其是像云舟生物這類后發企業來說,實則充滿了挑戰和壓力。
由于基因遞送行業屬于新興產業,發展較快,市場需求旺盛且不斷提升,在國內,除了云舟生物參與基因遞送業務以外,還有包括金斯瑞(1548.HK)、和元生物(688238.SH)、吉凱基因及藥明生基等家企業參與其中。
從全球范圍來看,云舟生物面臨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目前,全球基因遞送行業參與者在400-500家之間,比較知名的企業包括Lonza、Catalen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勃林格殷格翰、三星生物等等。
全球市場的60%左右由前十家企業瓜分,占有率前三名清一色由國外企業包攬,Lonza以16.29%位居榜首,Catalent和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緊隨其后,分別占有14.27%、9.66%。
云舟生物雖然擠進市占率前10榜單中,但僅占有0.88%的市場份額,且不說追趕頭部企業了,就連與金斯瑞5.27%和藥明生基3.74%的市占率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市占率前十企業中,多達7家主要以CDMO業務為主,這一情況也與上述基因載體CDMO服務占據絕大市場份額的現狀相符合。然而,對于云舟生物來說,基因遞送CRO服務和基因載體CDMO服務的收入,合計不足主營收入的10%。上交所因此詢問,云舟生物進入這兩個領域時是否存在技術或市場障礙。
云舟生物回復稱,基礎科研用戶是基因遞送行業最廣泛的用戶群,公司在科研載體構建業務領域的發展,后續業務向下游轉化打下了用戶基礎。
報告期內,云舟生物基因遞送CRO服務前五大客戶共16個,其中14個是科研載體構建服務的客戶,同期,基因載體CDMO服務前五大客戶共9個,其中8個也是科研載體構建服務的客戶。
2020-2022年間,云舟生物基因遞送CRO/CDMO業務收入為410.85萬元、896.02萬元、2253.00萬元,復合增長率為134.17%。
科創屬性被單獨問詢
根據IPO文件,云舟生物自稱屬于業內為數不多的能提供BAC(細菌人工染色體)和YAC(酵母人工染色體)修飾的公司,并且,目前國內只有少數企業能夠通過美國FDA的DMF實質審查,以及協助客戶獲得FDA的IND批文。
上交所要求云舟生物說明,目前能提供BAC和YAC修飾的公司,以及國內通過美國FDA的DMF實質審查的企業和項目情況,這對提升云舟生物業務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云舟生物回復稱,BAC和YAC載體是容納非常大的基因序列的克隆載體,因此,無法通過常規分子克隆手段對BAC、YAC載體上的序列進行修改,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DNA拼接技術、鑒定及測序技術,并且還需具備使用特殊克隆修飾工具的技術實力。總而言之,進入該領域的門檻較高。
正是因為門檻較高,目前行業內具備BAC修飾、YAC修飾能力的公司有限,且多以從事BAC修飾業務為主。與云舟生物構成競爭關系的,主要為賽默飛、金斯瑞、BioS&T、Lucigen、Sanofi 等企業。
云舟生物認為,從事該業務能夠進一步提升公司技術的美譽度,從而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針對FDA審查方面,云舟生物透露,在整個審查流程中,難度一方面體現在提交FDA后,通過FDA對文件完整度和合規性的形式審查,另一方面體現在DMF文件是否有客戶進行引用,及引用后能否順利通過FDA的實質審查。
而企業的DMF申請通過FDA實質審查,在整個審核流程中通常被認為是難度系數及實用價值最高的環節。
據悉,目前國內經過美國FDA的DMF備案的企業只有和元生物、派真生物、云舟生物、宜明細胞、漢騰生物等少數幾家。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認為基因遞送CRO服務具有高技術特異性及高附加值特點,從2019年開始,云舟生物業務上開始向基因遞送CRO延伸。上交所要求云舟生物對此進行說明。
云舟生物透露,報告期內以及2023年上半年,云舟生物的基因遞送CRO服務訂單平均創收1.69萬元/個、1.62萬元/個、2.82萬元/個、2.63萬元/個,平均為2.35萬元/個。同期,科研載體構建業務訂單平均創收分別為1.06萬元/個、1.03萬元/個、1.24萬元/個、1.27萬元/個,平均為1.16萬元/個。
而從毛利率方面來看,基因遞送CRO服務的毛利率也高于其他業務,報告期內分別為77.70%、72.20%、67.28%。同期,科研載體構建服務的毛利率為62.05%、58.10%、62.32%。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