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09:26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6年的捍宇醫療,是一家主要從事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器械與電生理產品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的企業。...
1月16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上海捍宇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捍宇醫療”)及保薦機構中金公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因捍宇醫療此次申報科創板上市采取的是第五套標準,也引起了行業內較高關注。
此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為尚未盈利但具備盈利潛力的企業設置了第五套上市標準,打開了尚未盈利企業上市融資的大門。此后,一批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根據此標準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在捍宇醫療IPO宣布終止后,據不完全統計,還有十家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上市的企業在等待接受“拷問”。
接連沖刺H股、A股無果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6年的捍宇醫療,是一家主要從事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器械與電生理產品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的企業。
在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器械領域,捍宇醫療ValveClamp產品已率先納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療器械,并有望成為首款獲批上市的國產同類產品。在電生理產品領域,基于在心血管領域的研發能力,公司控股子公司竑宇醫療已開發出寵物心臟介入器械,并在境內外初步開啟商業化。
但由于現階段大量資金需投入開展創新醫療器械的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捍宇醫療整體仍處于虧損階段。在過去的2019年至2022年間,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040.44萬元、4377.58萬元、6628.75萬元和4355.18萬元,凈虧損則分別達4919.24萬元、1.62億元、1.95億元和5862.95萬元。
捍宇醫療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核心產品尚未獲批上市,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預期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并將持續虧損。
為此,捍宇醫療曾在2021年4月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尋求上市,并于2021年通過港交所聆訊。但在2021年11月份,公司基于市場流動性、市場環境等多種因素的考慮,放棄港股上市計劃。隨后,公司開始科創板IPO申報,并于2023年3月1日獲得受理,當月即收到了上市委首輪問詢。
按照捍宇醫療原本的募資計劃,公司希望通過科創板IPO發行不超過2662.5萬股新股,從而募集約17.2億元,主要投向“生產基地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及注冊試驗”和“營銷網絡建設”等三大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隨著公司及保薦機構撤回IPO申請,這一計劃也暫時遭擱淺。
多家企業等待“拷問”
據悉,捍宇醫療此次采用的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早前,科創板為尚未盈利但具備盈利潛力的企業設置第五套上市標準,具體包括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如果是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2022年6月份,上海證券交易所進一步制定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7號——醫療器械企業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從核心技術產品范圍、階段性成果、市場空間、技術優勢、持續經營能力、信息披露等方面對尚未盈利的醫療器械企業申報科創板作出了細化規定。
從實際進度來看,未盈利的醫療器械企業想通過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完成上市夢,難度仍不小。截至目前,僅有微電生理按照第五套標準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此外,國內一家手術機器人企業以此標準申報科創板上市并順利過會,但其注冊申請至今尚未有結果。
捍宇醫療是近半個月來第三家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遂終止的擬上市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在IPO待審的隊伍中,還有十家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上市的企業等待接受“拷問”。
高合資本合伙人孔慶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下國內資本市場現狀決定了未盈利醫藥/醫械企業想通過第五套上市標準登陸科創板,難度不小。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目前也不樂觀,18A類型的IPO發行越來越難,此外估值和流動性也會有很大壓力。對于大多數還在投入期的醫藥/醫械企業而言,在戰略和經營上需要做出轉變,比如放棄一些投入較大的管線,或者選擇通過被并購的方式實現老股東退出。長期來看,具備核心團隊和技術的創新企業,其生存和發展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也向《證券日報》記者稱:“在當前全球資本市場環境下,企業項目如果過于依賴投資人‘輸血’的話,大概率很難長遠發展,一定要先構建穩定的‘自我造血’能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