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10:15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高工鋰電估算,2023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34%,總出貨量約為885GWh,增速較2022年出現了較明顯的回落。并且,2023年鋰價的下跌挫傷了不少企業的存貨價值。總體看,...
過去一年,光伏、鋰電兩大新能源賽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留下相似的軌跡——長期行業前景廣闊,短期結構性產能過剩。然而,在機遇與挑戰之下,這兩大行業的上市公司卻以不同的應對策略交出不一樣的2023年“成績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5日晚,已有15家光伏產業鏈公司、10家鋰電產業鏈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受益于2023年裝機量翻倍有余,產能繼續擴張,光伏設備商、耗材商等實現高速業績增長,其中石英股份預計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51.44%至406.56%。鋰電產業鏈則受到行業增速放緩、鋰價下跌的影響,2023年利潤承壓。
訂單飽滿產銷兩旺
光伏產業鏈公司預喜
截至1月25日晚,15家光伏產業鏈(含硅料、硅片、電池、組件)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均預喜2023年度業績。其中,凈利潤增速上限超過50%的有12家,超過100%的有7家,微導納米、石英股份凈利潤增幅均超過400%,暫居領跑地位。
微導納米為半導體、泛半導體高端微納裝備制造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為光伏設備。1月25日晚,微導納米公告,預計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6.5億元,同比增長141.05%;實現歸母凈利潤約2.8億元,同比增長417.08%;扣非凈利潤達2億元,增速高達909.78%。
微導納米表示,公司2023年光伏領域新增訂單是2022年的2.92倍。公司ALD設備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領先,產品矩陣不斷豐富,實現了對TOPCon產線真空類設備的全覆蓋,產品種類、價值量顯著提高。
石英股份為高端石英材料深加工企業,生產的多種石英器件應用于光伏生產過程。1月24日,石英股份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實現凈利潤47.5億元至53.3億元,同比增長351.44%至406.56%;扣非凈利潤為47.2億元至53億元,同比上升374.47%至432.77%。石英股份表示,受益于下游半導體、光伏等行業快速增長的需求拉動,公司2023年經營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光伏領域用石英材料市場需求同比大幅增長,產銷兩旺。
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也在多種新能源業務驅動下實現了高速增長。陽光電源近日公告,預計2023年營收為710億元至760億元,同比增長76%至89%;凈利潤為93億元至103億元,同比上升157%至187%;扣非凈利潤為91.5億元至101.5億元,同比增長170%至200%。陽光電源表示,2023年公司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新能源投資開發等核心業務實現高速增長,同時受益于外幣匯率升值、海運費下降等因素。
此外,在光伏制造使用的金剛線及金剛線切割設備領域,晶盛機電預計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0%至70%,高測股份預計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82.6%至87.67%。
鋰電行業持續回調
產業鏈利潤承壓
據高工鋰電估算,2023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34%,總出貨量約為885GWh,增速較2022年出現了較明顯的回落。并且,2023年鋰價的下跌挫傷了不少企業的存貨價值。總體看,鋰電行業的回調基本貫穿全年,使得產業鏈公司業績承壓。
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頭部企業容百科技1月25日公告,預計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29億元,同比減少24.01%;歸母凈利潤約5.9億元,同比減少56.17%;扣非歸母凈利潤約5.3億元,同比減少59.51%。容百科技表示,受鋰鹽價格的大幅下降影響,且公司加大在新材料及前沿技術領域開發投入,公司利潤短暫下滑。不過,2023年,公司三元正極材料出貨約10萬噸,同比增長11%,全球市占率超10%,連續三年保持行業首位。
以鋰電池為主營業務的維科技術同樣受到2023年鋰價下跌的影響。公司表示,2023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鈷酸鋰等主材大幅降價,導致下游客戶要求降低產品價格,且公司前期高位買入主材并有部分庫存備貨,進一步壓縮了原有利潤空間。此外,公司按會計準則要求預計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約6273萬元。公司預計2023年虧損1.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額增加。
氟化工龍頭多氟多為鋰電池電解液提供主要原料六氟磷酸鋰。多氟多此前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5.6億元至6.2億元,同比下降68.17%至71.25%。多氟多表示,主要原因是受行業原材料價格波動,行業競爭加劇及下游客戶需求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公司新材料產品六氟磷酸鋰的售價大幅下降,產量和銷量雖正常增長,但由于產品整體毛利率下降,導致盈利能力降低。
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在2023高工鋰電年會上表示,鋰電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2024年一季度可能繼續處于相對低谷,到2024年下半年才可能有所提升。
雖然利潤承壓,但為了拿到下一個周期的“入場券”,不少鋰電企業依舊在低谷期不惜投入,進行技術、全球化等方面的布局。例如,容百科技表示,2023年,配合4680大圓柱電池的量產上車,公司三元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超高鎳9系產品出貨近萬噸,進一步夯實了公司在高鎳領域的壁壘優勢。同期,公司繼續加大在錳鐵鋰、鈉電以及前驅體的投入,并繼續推進全球化戰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