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 10:0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談及業績虧損原因,聯化科技表示,一是2023年全球植保市場進入去庫存階段,公司植保業務訂單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公司整體收入減少;二是公司擬對英國子公司相關資產計提資產...
截至1月28日,A股已有11家農化板塊(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行業)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除國光股份外,其余10家公司業績承壓。
“從上述11家公司的業績預告可以窺見農化行業2023年境況不佳。受宏觀經濟、農化行業周期性波動及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農化渠道庫存消化緩慢,農化產品價格持續走低,整體市場成交量低迷。”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農化企業業績承壓
1月27日,聯化科技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虧損3.6億元至4.8億元,預計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2.6億元至3.8億元,這是公司上市16年來首虧。
談及業績虧損原因,聯化科技表示,一是2023年全球植保市場進入去庫存階段,公司植保業務訂單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公司整體收入減少;二是公司擬對英國子公司相關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億元至2.5億元;三是2023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主要為遠期結售匯產生的虧損約1億元。
同樣出現上市后業績首虧的還有新農股份和豐山集團。新農股份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虧損2300萬元至3000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3700萬元至4800萬元。豐山集團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918萬元到3806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2375萬元到4311萬元。兩家公司均表示,受農化行業不景氣及下游客戶需求疲軟的影響,公司產品出現量價齊跌導致收入大幅下降。
另外,瀘天化、司爾特、新安股份、利爾化學、云天化、鹽湖股份、江山股份等7家公司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去年農化板塊上市公司普遍業績不佳是多方面因素疊加造成的。”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經濟的波動和不確定性,導致農產品價格起伏不定,進而影響了農化產品需求。同時,環保政策收緊和原材料成本上漲,也給農化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特別是對于那些高度依賴出口和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的企業,業績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此外,行業內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不得不加大營銷投入,這也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洪濤認為:“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也是農化上市公司業績承壓的重要原因。國際農化市場去庫存還未完成,需求相對疲軟;部分新增產能的釋放,如草銨膦、精草銨膦、氯蟲苯甲酰胺、丙硫菌唑的新建擴建導致產品價格的不斷下跌。”
農化行業后市可期
面對大環境給生產經營造成的壓力,多家農化企業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調整自身,在挑戰中穩抓機遇,在低谷時儲蓄能量。比如,利爾化學表示,面對業績下滑的經營壓力,公司狠抓市場銷售、穩定市場份額;全力降低生產成本、管控各項費用,做好內部挖潛;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公司戰略實施。
聯化科技在近期的機構調研中也提到,為減少去庫存對公司帶來的影響,公司已經積極和客戶進行溝通工作,維護與客戶的戰略關系。公司植保業務還將在土壤健康、植物生長調節、生物農藥等新型植保業務領域探索,積極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此外,公司執行“走出去”戰略,通過在馬來西亞建設工廠等方式做好產能布局,提升公司全球競爭力。
雖然農化行業目前景氣度不高,但對其后市發展,市場持樂觀態度。業內人士認為,2024年農化行業部分產品在經歷虧損后有修復的可能,預計全球去庫存完成后農化原藥價格會回歸到合理的區間,行業回歸至盈虧平衡或微利的狀態指日可待。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長期發展的前景來看,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動搖,農藥作為保護作物生長,保障糧食安全的農資產品需求長期穩定,加之農化行業自身的農藥品種結構優化調整,未來農化市場仍具有一定的增長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