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14:20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一家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百望股份身處SaaS財稅數字化賽道中。從市場份額來看,公司在2022年中國財稅相關交易數字化市場排名第二,市場份額4.3%。但其難言樂觀的...
近日,百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望股份”)向港交所二次遞交招股書,繼續沖擊港股上市。
實際上,百望股份對資本市場的渴望由來已久。早在2021年,百望股份就曾計劃A股上市,曾與中信建投(23.060,0.37,1.63%)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但彼時由于審批流程等因素上市輔導在僅僅數月后即終止。2023年6月,百望股份轉戰港股,但上市的心愿顯然并未能夠在2023年實現。
從百望股份最新遞交的招股書來看,公司在2023年前三季度并未能拿出更好的業績表現,不僅收入增速相較以往大幅放緩,且仍陷于虧損中。逐漸成為公司業務支柱的數字精準營銷服務困于高額轉介費中,拖累了公司的利潤表現。自2015年成立以來,百望股份盡管屢次獲得融資支持,但缺乏自身“造血”能力,截至2023年三季度賬上現金僅余2億元,上市募資迫在眉睫。
收入增長放緩卻仍深陷虧損 業務支柱數字精準營銷服務遭高額轉介費拖累
迫切上市的背后,隱憂之一是百望股份的收入規模本就不大,但近年來增速卻明顯放緩。百望股份成立于2015年,據招股書顯示,2020-2023年前三季度,百望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91億元、4.54億元、5.26億元、4.68億元,其中2021年-2023年前三季度增幅分別為55.85%、15.93%、24.11%,可以看出,其營收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而收入增長放緩的同時,百望股份的虧損卻在進一步加大。2020-2023年前三季度,百望股份實現期內虧損分別為3.89億元、4.48億元、1.56億元、2.14億元,其中2023年虧損幅度擴大110%。更何況,百望股份同期經調整虧損分別為4191萬元、1674萬元、7030萬元、1.26億元,在沖刺上市的2023年,盈利能力卻走在下坡路上。
作為一家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百望股份身處SaaS財稅數字化賽道中。從市場份額來看,公司在2022年中國財稅相關交易數字化市場排名第二,市場份額4.3%。但其難言樂觀的業務表現背后,與其業務結構明顯相關。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通過百望云平臺,百望股份向客戶提供云化解決方案與本地部署財稅數字化解決方案。其中,云化解決方案的占比更高,旗下又可分為財稅數字化解決方案、數據驅動的智能解決方案。
從業務類型來看,不論是云化還是本地部署的財稅數字化解決方案,都符合百望股份的財稅數字化業務實質,包括電子票據合規管理、智能財務及稅務管理及智能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等。其收入模式是向客戶收取年度訂閱費或以使用為基礎的費用。
但這一昔日業務頂梁柱,如今卻面臨著業務縮水與客戶流失的風險。
2020-2022年,百望股份的財稅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21億元、2.67億元、2.51億元、1.98億元,占比分別為76%、58.8%、47.9%、42.3%。可以看出,不論是收入規模還是業務占比均明顯下滑。招股書中,云化財稅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的KA客戶數量2022年為217家,而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僅凈增1家,為218家。每名客戶的平均收入從2021年的1.27萬元降至2022年的1.07萬元,再降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0.68萬元。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收入縮水、客戶難言認可,百望股份的業績支撐壓力逐漸來到了數據驅動的智能解決方案。據招股書,數字精準營銷服務是百望股份在財稅業務中根據企業的發票記錄等發現企業的交易趨勢、財務表現并分析器融資需求,并將其作為潛在用戶將其與金融產品鏈接起來;智能風控服務能夠使金融服務提供商更深入了解相關企業的營運表現及財務狀況,幫助其進行風險管理與控制。換言之,即為百望股份在擁有企業財稅數據基礎之上建立起來“助貸”類業務。
2020-2023年前三季度,百望股份的數據驅動智能解決方案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0.63億元、1.79億元、2.63億元、2.68億元,占比分別為21.6%、39.4%、50.1%、57.2%,已經超過財稅數字化業務成為百望股份的主要支柱。
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這項當前最主要的業務,拖累了百望股份的利潤表現。
在數字精準營銷服務業務中,百望股份依賴營銷代理進行推介,由此需要向營銷代理支付高額轉介費。招股書中,2020-2023年前三季度,百望股份向營銷代理支出的大額轉介費分別為0.25億元、0.64億元、1.54億元、1.65億元,分別占同期總銷售成本的15.6%、27.0%、49.3%、49.7%。
在轉介費的拖累下,百望股份的毛利率持續下滑。2020-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6.1%、47.6%、40.8%、29.1%,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即為銷售成本的增長超過了收入增長。尤其受員工成本及轉介費的拖累,同期數字精準營銷服務業務的毛利率降至7.1%。需要注意的是,高額轉介費的支出背后并非是前期投入而后期坐享其成的邏輯,而是為了達成業務公司需要營銷代理持續進行推介。伴隨著轉介費率的提升,未來百望股份或將在轉介費方面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盈利希望更為渺茫。
持續“失血”靠昔日募資坐吃山空?賬上僅余2億元上市募資迫在眉睫
成立于2015年如今迫切渴求上市的百望股份,也曾倍受資本青睞。據天眼查顯示,從2015年到2021年,百望股份平均每年均獲得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深創投、復星集團等明星機構,累計融資數十億元。
資料來源:天眼查
在各方融資的鼎力相助下,百望股份實現了收入與客戶規模的擴大,但近年來其收入增速卻明顯放緩、客戶群體出現流失跡象。更何況,還有毛利率接連下滑,多年來持續虧損,難言自身“造血”能力。
2020-2023年前三季度,百望股份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分別為8007萬元、1399萬元、6428萬元、1.28億元,“失血”趨勢逐漸加大。受此影響,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除2021年以外均在減少,而有所“回血”的2021年實際上也是由于當年實現了4.36億元的融資活動凈流入。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沒有自身“造血”能力,靠著融資款坐吃山空并非長久之計,百望股份的賬上存款在不斷減少。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11億元,而其流動比率僅為0.4。在連年的虧損之下,百望股份上市募資迫在眉睫。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