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 10:18 | 來源:中國經營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司控股股東賽海科技、實際控制人暨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代行董事會秘書)溫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地位損害公司獨立性,致使資金占用行為的發生,侵占上市...
3月25日,塞力醫療(603716.SH)披露,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對于具體原因,該公司公告未進行披露。塞力醫療公告表示,在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公司將持續關注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4月1日,塞力醫療證券部方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該事項以公司披露的公告為準,具體原因公司方面也還不清楚,還得等待證監會的調查結果,公司會依法及時進行信披。另外,按照相關要求,在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之后,公司會每個月定期信披該事項的進展情況。
涉嫌信披違法違規
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前,3月18日、19日、20日,塞力醫療股票出現異常波動,連續3天漲停。而3月21日后,其股票價格大幅下跌。
3月20日,塞力醫療發布公告表示,經公司自查,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一切正常,市場環境、行業政策沒有發生重大調整,內部生產經營秩序正常。不存在影響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異常波動的重大事宜,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塞力醫療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東賽海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溫偉先生累計質押公司股份2315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總數的74.02%,占公司總股本的11.50%。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質押風險可控,若質押股份出現平倉風險,控股股東將采取提前還款、追加保證金等應對措施。
過去兩年,塞力醫療兩次因信息披露問題受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通報批評。
2023年9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塞力醫療、控股股東賽海科技、實際控制人暨時任董事長溫偉及有關責任人被通報批評。
根據塞力醫療于2023年4月27日披露的公告,2020—2022年度,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存在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的情況。通過公司或合并報表范圍內子公司以項目保證金、借款或可轉股債權形式將資金匯入第三方企業,公司及子公司與該第三方企業簽訂《借款協議》或《可轉股債權投資協議》,約定借款利率并付款。上述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的累計發生額合計3.71億元。
其中,2020年發生額為1.21億元,占上年經審計凈資產的8.15%,年末資金占用余額為9830萬元;2021年發生額為1.32億元,占上年經審計凈資產的8.02%,年末資金占用余額為1.08億元;2022年發生額為1.17億元,占上年經審計凈資產的7.50%,年末資金占用余額為0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賽海科技已向公司歸還全部占用資金,截至2023年4月21日歸還全部占用期間利息1141.95萬元。
公司控股股東賽海科技、實際控制人暨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代行董事會秘書)溫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地位損害公司獨立性,致使資金占用行為的發生,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涉及金額較大。上述行為違反了證監會相關規定和要求。
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塞力醫療及控股股東賽海科技,實際控制人暨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代行董事會秘書)溫偉,時任總經理王政,時任財務總監劉文豪、楊贊,時任董事會秘書劉源予以通報批評。
為杜絕控股股東及關聯方資金占用行為的發生,最大程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塞力醫療同期制定并發布了《防范控股股東及關聯方資金占用管理辦法》。
2022年7月20日,同樣因信息披露問題,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塞力醫療及多名有關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
根據通報,2020年至2022年,塞力醫療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信息披露問題:第一,募集資金使用和管理不規范;第二,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且未及時更正;第三,自愿性披露信息進展披露不及時。
2021年6月和7月,塞力醫療多次將募集資金用于臨時周轉相關事項,且均未履行相關審議程序,也未及時披露。公司募集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方式不規范,涉及金額合計8318.12萬元,占募集資金凈額的15.31%。
2022年1月29日,塞力醫療披露2021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1年凈利潤為-1700萬元至-2500萬元,扣非凈利潤為-1800萬元至-2700萬元。但是,同年4月18日,塞力醫療對此前業績預虧公告進行更正。據2021年年報,塞力醫療2021年凈利潤為-4951萬元,扣非凈利潤為-5063萬元。塞力醫療2021年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預計數據與實際數據差別較大,并且更正信息披露不及時。
2018年5月和2019年5月,塞力醫療分別披露兩項對外合作。但是,這兩項合作終止以后,塞力醫療未及時披露相關合作的進展情況。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決定書指出,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也應當遵循相關規則要求,及時披露相關事項的后續進展情況。但公司未在上述事項發生重大進展或終止等情況時及時披露。
連續3年扣非凈利潤為負
塞力醫療的主要業務為醫療檢驗集約化運營服務(集約化IVD)、合作共建區域檢驗中心、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服務(SPD業務)、單純銷售業務。
2022年,塞力醫療集約化IVD業務占總收入的比重約為45%,SPD業務占比約為30%。2023年上半年,塞力醫療總收入為10.11億元。其中,集約化IVD業務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29.92%;SPD業務收入為3.53億元,同比增長7.77%;單純銷售收入為2.92億元,同比下降2.88%。SPD業務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提升明顯。
2023年半年報中,塞力醫療表示,公司持續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出臺并完善應收賬款激勵政策,另公司采取了函件催收、法律訴訟等手段維護公司合法權益,本期應收賬款回款取得明顯成效。公司本期應收賬款較上年同期減少1.23億元,其他應收款較上年同期減少1.95億元,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相比同期減少1531.56萬元,同比下降83%。
塞力醫療應收款問題多次受到投資者關注和咨詢。今年2月26日,塞力醫療回復投資者稱,2023年應收賬款回款較2022年有一定改善,公司2023年稱“目標回收應收賬款10億元”已經達成(數據尚未經審計)。
今年1月底,塞力醫療發布2023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5億元到-1.5億元;預計2023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1億元到-1.45億元。
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有: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導致利潤下降,公司運營軟件和創新技術的研發投入的持續和加大,融資費用、信用減值損失及長期投資損益影響。
2021年和2022年,塞力醫療扣非凈利潤分別為-5063萬元和-1.732億元。按照2023年業績預虧公告,塞力醫療將連續3年扣非凈利潤為負。
事實上,近4年,塞力醫療所在的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期。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2023年12月發布的《2023中國公立醫院醫療器械SPD市場分析報告》,當前,我國SPD發展進入快車道。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百余家醫院公開招標SPD項目。期末,我國開展醫療器械SPD的醫療機構達1800家。
按照公立醫院11746家的數量進行推算,目前我國醫療器械SPD項目在全國公立醫院的滲透率達15%。未來,醫療器械SPD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從項目開展的時間來看,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中標的SPD項目占所有項目的比例約為81%。另外,SPD項目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區,上海、山東、廣東、江蘇發展速度最快,數量占整個市場的22%。上海、山東、廣東實施醫療器械SPD項目的醫院數分別為127家、111家、96家。市場上,SPD服務費率集中在1%—3%。
在市場格局方面,89%的SPD項目由醫療器械商業企業作為運營商。其中,醫療器械商業企業以全國性商業企業和地方區域龍頭企業為主。國藥、上藥、華潤、九州通等醫藥商業巨頭的SPD項目數居前。威高、德榮、國醫、塞力醫療位列第5—8位,塞力醫療占比為4%。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