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 10:29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異常的季度營業收入變化引起了監管關注。在業績預告發布后,深交所連夜發函,要求*ST民控對其是否存在年底突擊交易、虛假交易從而規避股票終止上市的情形做出說明。...
在經歷延期之后,4月16日,*ST民控發布深交所關注函回復公告稱,根據審計進展及會計師的核查意見,會計師初步認為公司2023年具有爭議的部分營業收入中的部分回款(去年四季度第三方代逾期客戶續當資金7238萬元)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公司與會計師進行了充分溝通并達成一致意見,初步確定該部分回款不確認收入。
這也意味著,*ST民控2023年營業收入能否超過1億元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而結合截至4月16日公司股價已連續14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即便*ST民控最終未觸及財務類退市標準,也難逃交易類退市的命運。
“截至4月16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0.55元/股。這意味著,即使后續6個交易日連續漲停,*ST民控也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標準。”遼寧同方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明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欲規避股票退市?
1月31日,*ST民控發布的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營業收入為4500萬元至1.12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6850萬元至1.35億元。
而由于*ST民控目前已被標記退市風險警示,如若公司經審計后的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但事實上,*ST民控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僅為3171.55萬元,這意味著,根據業績預告,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預計為1330萬元至8049萬元。
異常的季度營業收入變化引起了監管關注。在業績預告發布后,深交所連夜發函,要求*ST民控對其是否存在年底突擊交易、虛假交易從而規避股票終止上市的情形做出說明。
2月7日,*ST民控首次回復深交所關注函表示,之所以去年四季度營業收入大幅飆升,是因為第三方代逾期客戶續當。第三方即蘇州某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份至12月份支付三家客戶的代續當資金7238萬元,代償原因為蘇州某有限公司與三家客戶簽訂借款合同及藝術品買賣合同。公司會計師通過核查確認上述典當貸款業務真實,利息收入計算準確,但受審計程序執行進度的影響,上述收入是否可以確認暫不能給出明確意見。
*ST民控這份模棱兩可的回復顯然無法讓公眾滿意。3月21日,深交所再次就財務指標等問題向公司發送關注函,追問公司上述暫無法確認收入的進展情況、貸款風險分類政策及減值準備計提的合理性以及公司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增幅明顯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4月16日,*ST民控發布了延期后的關注函回復公告表示,此前公司說明的第三方代逾期客戶續當確認收入事宜,根據審計進展及會計師的核查意見,會計師初步認為該部分回款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公司與會計師進行了充分溝通并達成一致意見,初步確定該部分回款不確認收入。最終財務數據以公司正式披露的經審計后的2023年度報告為準。目前*ST民控預約的年報披露日期為4月30日。
基本面每況愈下
作為深交所老牌上市公司,*ST民控上市近28年來,公司發展幾經波折,多次變更主業。從最初的商業零售到生物制藥,從股權投資和資產管理再到目前的典當和保險經紀。在2016年底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典當及保險經紀業務后,公司正式進入“袖珍股”行列。截至4月16日,公司總市值已不足3億元。
*ST民控相關負責人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大股東一直支持公司的發展和轉型,但是轉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考察過一些并購標的,也考察過通過新公司增加新業務,但是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影響未能成功。公司管理團隊將會繼續通過各種途徑增收節支,提升公司業績和競爭力。”
事實上,自2017年起,*ST民控營業收入急劇下滑,至2022年時已不足0.2億元,歸母凈利潤也在2022年由盈轉虧。公司的規模收縮也反映在公司員工數量上。短短6年時間,公司員工人數已由2016年時的335人急劇降至2022年的41人。
不僅遲遲未實現戰略轉型,*ST民控對外投資的“精準踩雷”也進一步加重了公司財務負擔。公司為了提升閑置資金使用效率而購買的0.43億元民生信托理財產品,自2021年11月份逾期以來,至今仍未兌付完畢。此外,*ST民控購買的高達1億元的中融信托旗下理財產品目前也已全額計提公允價值損失。
“退市制度是市場良性循環的‘助推器’,只有將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及時淘汰,才能使得資本市場實現正常新陳代謝。”北京博星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首席投資顧問邢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ST民控面臨著退市和財務困境的雙重壓力。但嚴格的退市制度是市場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它既是市場的自我凈化機制,也是推動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的重要力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