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8 16:13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樹蘭(杭州)醫院肝膽胰外科是全國相關專科中少數配備人工肝臟支持系統的科室之一,其中的人工肝臟支持系統由李蘭娟獨立發明,用于治療急性肝衰竭。...
作為“院士辦醫”的典型,在鄭樹森、李蘭娟兩位院士的光環下,樹蘭醫療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外界關注。日前,自2023年8月首次向港股遞交上市申請后,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盡管有兩位院士的加持,但面對“院士辦醫”的爭議,以及業績下滑、連續虧損的局面,樹蘭醫療的IPO之路并不順暢。針對本次IPO相關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致電樹蘭醫療,但截至目前電話均未有人接通。
“社會高度關注院士辦醫,特別希望院士辦的醫院成為醫療行業的一縷清風,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院士光環難以摘下
“樹蘭”二字分別來自鄭樹森、李蘭娟夫婦二人的名字。二人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都曾在浙江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如今均已年過70歲。
在新冠疫情期間,李蘭娟院士在抗疫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被外界所熟知。據其官網介紹,李蘭娟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余年,是我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家。現任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公開資料顯示,樹蘭(杭州)醫院肝膽胰外科是全國相關專科中少數配備人工肝臟支持系統的科室之一,其中的人工肝臟支持系統由李蘭娟獨立發明,用于治療急性肝衰竭。
相比被大眾熟知的妻子李蘭娟,丈夫鄭樹森的名氣則聚焦在肝移植領域。根據浙江大學刊發的一篇文章介紹稱,1991年10月,鄭樹森作為第一助手參與了香港首例人體原位肝移植手術,并獲得成功。這一手術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被列為當年香港的十大新聞之一。樹蘭醫療招股書稱,鄭樹森博士建立了“肝癌肝移植的杭州標準”并有效擴大肝移植受者的資格標準,在其領導下,樹蘭醫療率先在肝移植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2012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和同是院士的丈夫鄭樹森一起捐資,聯合社會各界力量成立了“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2013年,樹蘭醫療的前身杭州樹蘭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9月,公司更名為“樹蘭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公司由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11月至2020年12月,李蘭娟任公司董事長;2017年2月至2023年7月,鄭樹森任公司董事。
在兩位院士的背書下,樹蘭醫療備受資本青睞,成立至今共完成5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接近9億元,投資機構包括紅杉中國、人保資本、銀河源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知名機構。據招股書披露,樹蘭醫療D輪融資后的投后估值為80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樹蘭醫療IPO之前,便有多位股東減持套現。2020年4月,天津新遠景其將所持樹蘭醫療全部股份以37.66元/注冊資本的價格進行轉讓,套現6.03億元。同年8月,寧波海俊轉讓部分股權,合計套現2.16億元。此后,聚網投資、毓雅投資、健康醫療投資也分別減持套現1.73億元、8334.64萬元、3368.33萬元。
2020年12月,李蘭娟卸任董事長一職,并退出了董事會。隨后,擔任非執行董事六年的鄭樹森,于2023年7月辭去董事一職。目前,樹蘭醫療的董事長、執行董事及總經理由李蘭娟之子鄭杰擔任。
招股書顯示,鄭杰于1998年6月獲得浙江大學計算器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并于2010年1月取得清華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13年10月,鄭杰任樹蘭醫療執行董事兼總經理,2020年11月任董事長,其在數字醫療、利用社會資本運營醫院等領域擁有豐富的創業與投資經驗。
目前,雖然鄭樹森和李蘭娟已經不在公司擔任直接職務,但對于當下的樹蘭醫療來說,依然難以擺脫兩位院士的光環。今年2月24日,樹蘭(博鰲)醫院啟用儀式舉行;2月29日樹蘭(濟南)醫院啟用。鄭樹森、李蘭娟等多位院士參加了上述活動。
而在光環之下,對于“院士辦醫”的爭議也一直伴隨樹蘭醫療的成長。有不少人質疑,院士可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為醫療機構謀取不正當利益。而醫療機構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也被質疑違背公益性。
對此,孟立聯表示,緣于此前的一些案例,一些人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其辦醫宗旨并不符合其表達的初衷,辦醫水平也不符合其表達的目標,更有甚者影響甚至侵犯了患者的權利,這是院士辦醫可能存在的問題。
“但院士辦醫不是問題,這是院士的權利,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院士辦醫也不應成為問題,他們擁有很高的技術水準,能夠促進醫療技術的進步。”孟立聯說。
政府補助依賴加深
自樹蘭醫療宣布IPO以來,持續虧損的業績便飽受詬病。
招股書顯示,樹蘭醫療是一家集健康醫療服務、醫學科研、醫學教育為一體的科技型社會辦醫療集團,其業務可分為三個部分:健康醫療服務、醫院管理服務、平臺服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樹蘭醫療已擁有及運營三家社會辦綜合醫療機構,并已向中國17家合作醫院提供醫院管理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樹蘭醫療在浙江省所有社會辦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一,在所有社會辦及公立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三。
2020年至2023年,樹蘭醫療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16.18億元、15.48億元和17.78億元和18.84萬元。利潤方面,2020年樹蘭醫療的凈利潤為6411.2萬元,但隨后樹蘭醫療便陷入虧損,2021年至2023年,分別錄得年內虧損為人民幣-8228.9萬元、-1.11億元和-1725.2萬元。
對于虧損原因,樹蘭醫療解釋稱,主要是由于醫院網絡擴張,成立和建設樹蘭(安吉)醫院及樹蘭(衢州)醫院。樹蘭醫療稱,兩者均處于爬坡期,前期成本龐大但收益有限。樹蘭醫療預測,兩家醫院產生利潤的時間均在2027年。
對此,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般來說,新建醫院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盈利,受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包括醫院規模、運營管理水平、市場需求以及地區競爭情況等。新建醫院后續的發展也面臨一些風險,包括市場競爭壓力、人才引進和培養困難、資金不足、政策變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最新版招股書,樹蘭醫療2023年的虧損由2022年減少84.4%,主要歸功于政府補助。2023年12月,樹蘭(安吉)醫院獲得當地政府機關補助人民幣8000萬元,如果扣除此項補助,樹蘭醫療的虧損收窄幅度則大大縮小。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樹蘭醫院分別確認政府補助1011.8萬元、1043.5萬元和9362.0萬元。
“樹蘭醫院依賴政府補助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政府補助可以作為一種扶持手段,幫助醫院度過初期的困難時期,但過度依賴政府補助可能會影響醫院的獨立性和自主經營能力。因此,樹蘭醫院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運營和管理水平,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患者認可。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強對醫療補助的監管和管理,確保其公平、公正、透明地使用。
鄧之東也認為,醫院依賴政府補助主要是為了彌補經營虧損和經營發展。政府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資金支持,幫助醫院度過困難時期。然而,長期依賴政府補助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度依賴、缺乏自主發展能力等。醫院應該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減少對政府補助的依賴程度。
在業績不佳的背景下,樹蘭醫療的IPO之路也并不順暢。2021年4月,樹蘭醫療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輔導,計劃沖刺A股上市,但最終不了了之。2023年8月28日,樹蘭醫療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中金公司及中信證券擔任保薦。近期,樹蘭醫療再次遞表港交所。值得注意的是,樹蘭醫療在最新版的招股書中披露,其可能會在適當時間在A股上市。
“醫療集團上市具有一定的商業化和經濟效益,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進一步擴大規模和影響力。”鄧之東表示。
鄧之東認為,民營醫院在我國的醫療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增加和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民營醫院有機會吸引更多的患者和投資,實現持續增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