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08:50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高偉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實際上,從近幾年的基金管理業績上,也能看出公司的運營質量:2022年,江信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23.56%,遠遠跑輸同類基金-14.30%的平均業績;2023年,江信基...
《電鰻財經》文/高偉
5月11日,江信基金一口氣發布了5名高管的離職公告,包括4名副總經理和1名首席信息官。《電鰻財經》注意到,除1人離任原因是“退休”外,其余均因“個人原因”離任。如此高密度的高管離職,在基金行業比較罕見。但業內人士卻稱,這對持續四年虧損的江信基金來說,高管地震或是剛剛開始!
人事地震
據江信基金5月11日發布的高管變更公告,該公司首席信息官付明和四位副總經理鄭昱、王安良、李震、汪鵬均于5月10日離任,且均未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 離職原因方面,除了鄭昱為退休外,其余均為個人原因。
突然有5名高管集體離任,多少讓投資者及市場有些顧慮,這勢必對江信基金能否平穩發展再增不確定性。
業內人士稱,基金公司高管集體離職,無非有四大原因,一是公司業績持續不佳,高管可能會面臨來自股東、監管機構以及市場等多方面的壓力,從而選擇離職;二是高管薪酬和激勵制度不合理或未達到預期水平,也可能導致他們選擇離職;三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或存在嚴重問題,如大股東過度干預、內部權力斗爭等,可能導致高管無法正常工作或實現其職業目標,從而選擇離職;四是高管可能因為個人職業規劃、家庭原因或其他個人因素而選擇離職。
一般在公告中,基金公司選擇“個人原因”來表述。
據《電鰻財經》觀察,2023年5月12日至2023年年底,江信基金一共有5名基金經理離任,分別是鄭昱(2023年5月12日)、王安良(2023年8月19日)、楊凡(2023年9月15日)、楊鵬飛(2023年10月17日)、靜鵬(2023年12月26日)。
而這次,同一天有5名高管離任,或是突然,也是必然。
不管是基金經理還是基金公司高管,扎推離職對基金公司影響很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公司運營穩定性受損,引發公司內部其他關鍵人才的流失風險,還會引發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和穩定性的擔憂。
苦苦掙扎
高管和基金經理的離職,往往與基金公司的業績不佳密切相關。
據據國盛金控年報數據顯示,江信基金已經持續四年虧損。2023年江信基金營業收入1668.50萬元、凈虧損4569.50萬元,盈利水平在有公開數據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在倒數。這已經是2020年以來,江信基金連續第四年出現虧損。雖然去年的虧損額相比2022年有所減少,但營收卻出現明顯下滑,較2022年同期下降18.50%。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江信基金就已開始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金額達1233萬;2019年,江信基金凈利潤扭虧為正,實現凈利潤42.51萬元;2020年江信基金凈利潤再度虧損1034.72萬元;2021年,江信基金凈利潤更是虧損2115.89萬元;2022年虧損再度增大,達6671萬元。可以說,在2028年以來的6年里,江信基金五虧一盈,六年合計實現利潤-15581.6萬元。
第一大股東國盛金控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江信基金主要由于本期專戶業務規模大幅減少,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
實際上,從近幾年的基金管理業績上,也能看出公司的運營質量:2022年,江信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23.56%,遠遠跑輸同類基金-14.30%的平均業績;2023年,江信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9.58%,依然跑輸同類基金-7.44%的平均業績;2024年以來,江信基金系混合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4.95%,而同為同類基金實現平均正收益0.76%。
行業跌的時候,江信系混合基金跌得更猛,行業漲的時候,江信系混合基金依然下跌。投研團隊的不穩定,已經在管理業績上顯現。
《電鰻財經》還注意到,讓江信基金持續絕望的還是規模的持續縮水,且連續7年不發新基金。
據統計數據,江信基金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混合型基金規模僅0.25億元,與2021年年底的1.93億元,9個季度縮水了87.05%。現有的4只混合型基金分別為江信同福A 、江信同福C、江信瑞福靈活配置混合A 、江信瑞福靈活配置混合C,管理規模分別為0.13億元、0.11億元、0.01億元、0.01億元,四只基金均為迷你基金,且均由高鵬飛一人管理。
江信基金注冊成立于2013年初,目前的管理規模與管理業局,均難以與發展10年的基金公司匹配。
江信基金會有怎樣的改變,如何走出至暗時刻?《電鰻財經》將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