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10:1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費天元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白馬股快速調整后,部分投資者顯露出抄底意愿。然而回溯歷史數據,可以發現,短期內抄底博取反彈的勝率并不高。僅以回撤幅度較大作為抄底理由遠遠不夠,投資者更需關注的...
近期A股市場波動加大,大市值白馬股普遍高位回調。數據顯示,去年年末機構前50大重倉股節后的平均跌幅已達22%,通策醫療、山西汾酒、愛爾眼科等均從高點回撤超40%。
白馬股快速調整后,部分投資者顯露出抄底意愿。然而回溯歷史數據,可以發現,短期內抄底博取反彈的勝率并不高。僅以回撤幅度較大作為抄底理由遠遠不夠,投資者更需關注的是公司基本面的利好信號。
Wind茅指數是A股核心資產的代名詞。節后,該指數已從高點回撤23.58%。但這并非茅指數近年來的最大回撤。2015年下半年市場波動期間,茅指數曾在兩個半月內回撤了37%。另外,在2018年6月至10月間,茅指數也一度從高點回撤23%。
具體來看,目前茅指數共有41只標的股,均為各行業龍頭,絕大部分個股股價均在今年初創歷史新高。統計顯示,這41只白馬股多數曾遭遇過巨幅回撤。自2010年以來,41只股票區間最大回撤幅度均大于29%,平均最大回撤幅度達51.75%。
開源證券策略團隊選取2005年至2020年每年機構重倉股排名前50的股票作為白馬股股票池。發現該股票池466只標的股在經歷最大回撤后,僅有208只股票能夠重新回到之前的高點,占比45%。而余下258只股票在經歷了最大回撤后,截至目前尚未能恢復當年“榮光”。
可見,即使是專業機構投資者,其重倉股中依然有較高的比例是無法為持有人創造長期價值的。如不幸在股價高位選中“偽白馬”,則付出的代價將是十分高昂的。
除了可能有超過一半的白馬股無法再創新高外,開源證券在報告中還給出了一組重要數據。
通過計算股價得以回歸的個股從最低點首次反彈到漲至前高所花費的時間,開源證券發現,在208只能夠回歸前高的股票中,平均回歸所用時間為31.49個月——長達兩年半之久。其中,用兩年左右可以回歸前高的個股有126只;一年左右便可回歸前高的股票僅46只。
這組數據表明,即使部分機構曾經重倉的白馬股可以回歸前高,但投資者付出的時間成本也可能非常大。
從行業看,以金融、地產為代表的傳統高度成熟性行業中,相關白馬股回歸前高所花費的時間要遠高于消費與科技行業白馬股。但值得注意的是,傳統行業中采掘業的白馬股能相對迅速地實現回歸;而大科技板塊中的國防軍工行業白馬股回歸前高所需時間則明顯高于其他科技股。
此外,統計顯示,當前茅指數的41只標的股在經歷最大回撤后,首次回歸前高所用時間平均為358個交易日,也長達一年半。
由此看來,投資者在抄底白馬股之前確實需結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且關注的重點也不應集中于短期劇烈波動的技術圖形,而是更要關注各家公司的基本面變化。
開源證券表示,白馬股經歷急速下跌后,歷史經驗表明,短期內抄底博取反彈的勝率并不高。回到當下,在重新考量性價比的前提下,核心資產內部開始出現明顯分化,且市場已給出了答案:春節長假后,低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高性價比的核心資產的市場表現明顯強于高PEG、低性價比的核心資產。
開源證券強調,隨著A股核心資產出現深度調整,近期價值股的表現逐漸勝過成長股,價值回歸正在啟動,地產、保險、銀行、交通運輸、鋼鐵、采掘、建筑、農林牧漁(養殖、種植鏈)為代表的PB-ROE(市凈率-凈資產收益率)視角下篩選出的價值股更值得配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