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09:0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李苑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較2012年增長9.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如期實現20...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30日在國新辦就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將從原來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補充,變為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主體。
這是政策層面首次提出可再生能源將變為能源電力消費增量主體。按照李創軍的說法,到“十四五”末,預計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將超過50%。
據李創軍介紹,除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持續提升,在“十三五”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年均裝機規模將有大幅提升,裝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占我國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9.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2.4%,較2012年增長14.6個百分點。同時,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較2012年增長9.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如期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5%的莊嚴承諾。
“總體來看,‘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邊界條件、發展邏輯及發展機制都將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李創軍表示。
他說,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左右,今后10年平均每年要提高0.9個百分點,相當于平均每年要增加非化石能源大約7000萬噸標準煤,任務確實非常艱巨。為此,國家能源局正在深入研究擬定相關政策措施,準備加大力度推動非化石能源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李福龍透露,正在研究擬定“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和分領域能源規劃,把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能源低碳轉型放在突出位置。初步測算“十四五”時期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增量的比重將達到80%,比“十三五”要提高20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將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為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25%左右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做好國家能源規劃、省級能源規劃的銜接工作,把推進低碳轉型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議首次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國家能源局將如何保證電力消納保證機制?對此,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黃學農回應稱,主要采取積極推動新能源就地開發利用等幾個方面的舉措。
首先,在滿足碳達峰、碳中和需求的前提下,結合各個地區的新能源資源條件,包括土地等建設條件,特別是充分利用中東部地區相對較大的新能源并網消納空間,積極推動新能源就地開發利用。在西部地區、北部地區,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科學規劃、布局一批以新能源為主的電源基地和電力輸送通道,實現新能源電力全局優化配置。
其次是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在發電側,加強火電靈活性改造,包括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的建設。在電網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特別要發揮大電網資源互濟的作用。在用戶側,推進終端電能替代特別是綠色電能替代,提高需求側響應能力。
另外,加快儲能的規模化發展,推動電力系統全面數字化,構建高效、智慧的調度運行體系。
黃學農還提到,新能源具有波動性、間歇性特點,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通過裝備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多種能源方式互聯互濟、源網荷儲深度融合,來實現清潔低碳、安全可靠、智慧靈活、經濟高效等目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