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10:3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周尚伃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管新規過渡期雖延長至2021年,但隨著“一行兩會”統一監管的深化、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開業以及保險資管公司的加入,“大資管”行業的競爭已日趨激烈。...
資管新規過渡期雖延長至2021年,但隨著“一行兩會”統一監管的深化、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開業以及保險資管公司的加入,“大資管”行業的競爭已日趨激烈。如今,券商資管規模已從當初18.77萬億元的峰值逐步下降至8.55萬億元,券商資管面臨著全面轉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成為一個重要方向。
5月24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布的2021年一季度資管數據顯示,中信證券以1.03萬億元的月均資管規模遙遙領先;中金公司的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躍升行業第二,占其資管月均總規模的比例高達94.34%。
年內5家券商
擬設立資管子公司
中基協發布的最新資管業務月均規模前20強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中信證券以1.01萬億元的月均規模遙遙領先,第二名國泰君安資管月均規模為5080.92億元,招商資管位列第三,月均管理規模為4816億元。
同時,中金公司、平安證券、中泰資管、國信證券的資管月均規模實現增長。其中,中金公司月均規模為4090.26億元,較去年四季度增長53.18%;平安證券月均規模為1032.35億元,增長12.56%;中泰資管月均規模為1380.39億元,增長5.47%;國信證券月均規模為1582.44億元,增長3.43%。
其余16家券商的資管月均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有5家較去年四季度降幅均超10%。華融證券是前20強中唯一資管月均規模不足1000億元的入圍券商,為871.88億元,較去年四季度下降19.31%。
綜合來看,中信證券持續完善投研體系建設,資管市占率不斷提升,并且長期占據券商資管龍頭老大位置。而中金公司近年來大力發展資管業務,2020年一季度,中金公司的資管月均規模僅為1511.09億元,排在第14位;一年之后,中金公司的資管月均規模已超4000億元,躋身行業前五。
同時,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當前不少券商為充分把握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機遇,正在加速優化資產管理業務結構。僅在今年以來,已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創證券、國金證券5家券商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大力發展資管業務。而不少券商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意圖之一也包括“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以及監管機構核準的其他業務,其中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待相關法規出臺后方可申請”,簡單點說,就是擁有一張公募基金牌照。就在5月18日,證監會核準山西證券通過設立山證(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從事證券資產管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
如今,隨著公募基金行業的火熱發展,擁有一張基金牌照,已被不少券商列入重點規劃之一。從業務助力方面來看,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券商擁有公募基金牌照后,主要將在以下方面助力業務發展:其一,加快財富管理轉型步伐。隨著交易傭金率不斷下行,券商迫切需要從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券商營業部的廣泛客戶能為旗下公募產品提供業務支持,同時更全面的理財產品品類也有利于券商吸引更多客戶。其二,有利于更好發揮券商在投研、投顧方面的優勢。與公募基金類似,券商在投研人員、投研能力方面存在優勢,但相比于公募基金,券商還有遍布全國的線下營業部以及投顧人員,擁有更廣泛的客戶基礎以及更良好的客戶服務能力。因此公募基金牌照的獲得,將成為券商發展的重要抓手。”
中金公司主動管理規模
躍居行業第二
現階段,資產管理行業的轉型攻堅戰已經進入關鍵節點,各子行業的監管框架基本成型,子行業之間基于資源稟賦的差異而形成的錯位競爭格局逐漸形成。資管新規使通道業務壓縮,主動管理能力成為發展資管業務的關鍵。
一季度,排名前20位的券商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合計37126.04億元,較去年四季度增加2940.07億元,月均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券商共有12家,其中,中信證券位列第一,月均規模為7171.46億元,較去年四季度增長7.9%;第二名中金公司月均規模為3858.58億元,增長58.62%;第三名為國泰君安資管,月均規模為3569.89億元,增長7.28%。
從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的變動情況來看,有14家券商環比增長,其中中金公司的增幅最大,達到58.62%。同時,長江資管掉出券商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前20名榜單,頂替上來的是平安證券,其月均規模為739.82億元,排名第15位。
從主動管理規模占比方面來看,在16家有數據可比的券商中,有13家券商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占其資管月均總規模的比例均超過50%,其中有8家的占比均超過70%。中金公司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占其資管月均總規模的比例為94.34%,位列第一;其次是中泰資管,占比為80.99%;廣發資管排名第三,比例為79.88%。
對于大力發展資管業務,中金公司直言:“將繼續夯實資管業務能力建設,加強投研團隊建設,提升投資能力,完善產品布局,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加強渠道、國際、特定地區等的覆蓋,不斷提高業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積極參與公司數字化建設,實質推動業務及管控平臺建設,支持促進業務高質量發展。”
當前,證券資管通道業務持續壓縮、主動管理規模不斷擴大,公募化改造提速。對此,粵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行業組負責人陳夢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資管業務在資管新規的引導下,不斷壓降定向資管規模,借鑒美國投行資管業務發展的經驗,對國內券商而言,一是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券商,可以借鑒美林和高盛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逐步豐富自身資管產品種類,加強客戶細分,滿足不同客戶資產管理需求,同時做好內部協同和經紀業務、投行等部門合作擴展資金來源,借助投行項目資源設立ABS等產品,積極開展衍生品等創新業務;二是對于大量中小券商而言,可以參考嘉信理財從折扣經紀商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型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和外部資源,集中力量深耕部分領域,通過特色資管產品打造品牌優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