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13:45 | 來源:環球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首藥控股作為簽署專利的專利權人,實質上為繼受取得,作為發行主體的首藥控股母公司是否具有獨立研發能力是值的拷問的。...
首藥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臨床研究階段的小分子創新藥企業,研發管線涵蓋了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瘤、肝細胞癌、胰腺癌、甲狀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點腫瘤適應癥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領域。
首藥控股本次IPO申請在科創板上市,根據證監會在2020年3月發布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3項指標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這3項指標就包括“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
根據招股書第154頁披露的境內專利信息,專利權人為首藥控股的恰恰為5項,其余則是歸屬于子公司賽林泰,或是由首藥控股與正大天晴、潤眾制藥等共同擁有。但是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檢索發現,專利權人為首藥控股的專利“作為FAK/Pyk2抑制劑的2,4-二氨基-6,7-二氫-5H-吡咯并[2,3]嘧啶衍生物”,其申請人為子公司賽林泰,而且該項專利的授權公告發布日是在2016年9月。
不僅如此,類似情形也存在于其他標注專利權人為首藥控股的發明專利,且招股書中披露的多項與正大天晴、潤眾制藥等共同擁有的發明專利,其申請人同樣是子公司賽林泰。
根據招股書披露,賽林泰于2010年開始專注于創新藥物的研發,2019年初已擁有多個在研管線產品且其中SY-707和SY-1530等產品已進入臨床階段;首藥控股則是成立于2016年,2019年3月收購賽林泰的主要研發項目及相關無形資產,后于2020年8月收購賽林泰剩余全部股權。
也即首藥控股在2016年9月獲得前述專利授權時,賽林泰還并非是首藥控股的子公司,兩家公司處于相互獨立狀態。這也就意味著首藥控股作為簽署專利的專利權人,實質上為繼受取得,作為發行主體的首藥控股母公司是否具有獨立研發能力是值的拷問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招股書中,首藥控股并未像其他大多數IPO公司對于專利來源,即原始取得還是繼受取得進行劃分和披露。
不僅如此,根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8月,經公司股東會審議通過,首藥控股與李文軍、李明簽署《股權購買協議》,各方一致同意由公司受讓李文軍、李明合計持有的賽林泰1950萬元出資額,轉讓對價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確定。根據中水致遠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中水致遠評報字[2020]第010117號),以2020年5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賽林泰凈資產的評估值為894.58萬元。
如前文提到,通過收購賽林泰,使得首藥控股擁有了多項專利,并成為公司能夠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并申請科創板IPO的基礎,在此背景下,賽林泰凈資產的評估值為894.58萬元,其合理性值得懷疑。
另據據招股書披露,首藥控股的多位高管人員均有在“凱美隆(北京)藥業技術有限公司”任職的經歷,包括副總經理劉希杰先生、朱巖先生、孫穎慧女士、楊利民先生、王大可先生,以及財務總監王亞杰女士和董事會秘書張英利女士等。但是對于這家公司與首藥控股、賽林泰的關系,招股書中并未做出描述。
而首藥控股副總經理王大可先生早在2006年12月便在“凱美隆(北京)藥業技術有限公司”擔任經理,但是公開信息顯示這家公司卻是成立于2007年1月;還有王大可先生此前于2002年5月入職北京東方凱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公開資料顯示的成立時間則為2002年10月,這與首藥控股招股書披露的王大可先生于2002年5月入職的信息存在矛盾。
此外,首藥控股本次上市的募投項目之一為“首藥控股新藥研發與產業化基地”項目,預計總投資額達78744.15萬元,新基地建筑面積預計48300.25平方米,主體部分包括生產廠房、質控實驗室、中試樓、倉庫、輔助樓等,其中涉及到的建筑工程費預算就高達4.57億元,包括購入工程費用3.08億元。
但是根據公開招標信息顯示,首藥控股新藥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工程(項目為建筑面積約44400㎡)的投資金額為2.96億元,不論是建筑面積還是投資金額,均與招股書披露存在差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