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15:57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謝若琳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流利說的主要業務為基于AI技術的成人英語培訓,面向的客戶主要包括大學生和職場人士等。
號稱“AI教育第一股”的英語流利說(以下簡稱“流利說”)在上市第三年走上了私有化之路。
近日,流利說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收到董事會主席兼CEO王翌、董事兼CTO胡哲人、董事兼首席科學家林暉和PCILIVLimited(及其附屬投資實體)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計劃以每股普通股(或ADS)1.13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上述各方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發行普通股。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私有化要約相當于申請退市。“按照美股規定,股價連續30天低于1美元/股的公司,就面臨退市。流利說股價長期在1美元/股左右徘徊,未來大概率會被迫退市,不如現在選擇主動退。”
2018年,流利說上市時發行價為12.5美元/股,市值超6億美元,上市當日公司股價漲幅一度達到32%。但此后公司股價一路下滑,于今年7月26日首次跌破1美元/股。截至8月9日,公司股價收于1.04美元/股,距上市初累計下跌91.68%。
三年的時間,這家公司究竟經歷了什么?
兩年內付費用戶流失73%
流利說成立于2012年,創始人團隊均出自谷歌,其中,王翌和林暉是2003屆清華電氣工程專業同學,堪稱“技術流”。“AI成人英語培訓”的故事亦受到資本追捧。上市前,流利說曾獲得IDG、摯信資本、GGV、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等知名VC的多輪投資。
2018年流利說順利登陸美股,王翌在形容公司優勢時表示:“我們不需要給老師付工資,沒有老師的成本。流利說的毛利在76%左右,并且會一直上升,這跟行業普遍毛利不高的現狀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彼時,流利說的主要業務為基于AI技術的成人英語培訓,面向的客戶主要包括大學生和職場人士等。
2018年上市當天,流利說股價一度飆升至16.5美元/股,達到歷史高點。
但好景不長,2019年5月13日,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公眾號發布《關于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對流利閱讀、薄荷閱讀等在朋友圈“打卡”的誘導分享產品進行治理。
這一年,流利說相繼推出了面向3歲-8歲用戶的移動語音在線課程“兒童流利說”、整體英語口語產品“Bell”、輔助產品“Darwin”以及付費課程兒童拼讀課程。
一位教育行業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成人用戶受眾更窄,學習的目的性很強,無論是從課程端設計、銷售,還是從售后端來看,都不如K12教育賺錢;另一方面,微信對誘導分享產品進行封殺,截斷了流利說最基礎的獲客渠道,公司當時決定增加青少年板塊業務是順應大勢,是正確的選擇。
從用戶數據來看,在主打產品被微信封殺后,流利說用戶規模直線下滑。2019年至2020年,公司單個季度付費用戶數分別為110萬、90萬、90萬、70萬、90萬、50萬、50萬、40萬,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付費用戶下滑至30萬人。也就是說,兩年時間里,流失了73%的付費用戶。
上述分析師認為,導致流利說用戶規模下滑的直接原因就是微信的封殺。“2019年,在線英語機構群雄割據,對于主打成人英語的流利說來說,朋友圈分享是一條絕佳的獲客路徑,因為成人的學習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炫耀’。”
三年累計虧損近15億元
上市時,王翌在紐交所答記者問時曾表示,“在單位經濟模型上,流利說想盈利,其實分分鐘就可以開始”。
但在財務層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流利說的收入分別為6.37億元、10.23億元和9.73億元;同期公司凈虧損分別為4.88億元、5.75億元和3.9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4.58億元。
直至2021年第一季度,流利說實現了上市后的首次扭虧,期內凈利潤為1220萬元,而上一季度凈虧損347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97億元。此外,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達到上市以來最高水平,為77.6%。
具體來看,流利說在2019年后不斷優化市場投放,“精簡運營”成為公司的重點,控制成本、精細化運營成為其扭虧的關鍵。
縮減規模是流利說這些年最常規的動作,一位流利說前員工告訴記者,“公司嚴控各項成本,包括營銷、投放,甚至研發費用也隨之減少。”今年一季度,流利說營銷費用為9290萬元,環比下降38.2%。
更棘手的是,7月24日,“雙減”教育政策落地,明確提出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這也意味著,被流利說寄予厚望的兒童英語板塊將受到波及。
“成人英語業務增長乏力,兒童英語板塊也面臨危機,這對流利說本身就是一大考驗。”上述分析師表示,過去幾年,流利說一直打“收縮”戰,嚴控各類費用,卻沒有很好的“開源”。此次“雙減”政策對其更是一次考驗,如何突出“AI+成人教育”的優勢,是公司接下來面臨的重要問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