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 08:38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積極進行業務重組的全球大型銀行并不止兩三家,而伴隨著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突出和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不少外資銀行在進行業務重組的同時,也紛紛表示看好亞洲市場。...
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匯豐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都在進行業務層面的戰略調整,其中多有加注亞洲市場之舉
世界金融風云變幻,全球大型銀行業務重組又傳新進展。
在宣布個人業務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市場的四個月后,花旗又宣布,已協議將其澳洲消費者業務出售給澳大利亞市值第四大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AustraliaBank,下稱“NAB”),交易價格將近9億美元。
近年來,積極進行業務重組的全球大型銀行并不止兩三家,而伴隨著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突出和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不少外資銀行在進行業務重組的同時,也紛紛表示看好亞洲市場。
澳洲國民銀行接手
作為退出亞洲以及東歐零售業務的第一階段,花旗集團已將其澳大利亞消費者業務以近12億澳元(約合8.8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
NAB于當地時間8月9日宣布,已與花旗集團簽訂了一份協議,擬議收購花旗集團的澳大利亞消費者業務。不過,擬議的收購仍需獲得監管部門批準,交易方式主要為資產和負債轉讓,NAB將購買花旗集團消費業務的凈資產,并支付2.5億澳元(約合1.84億美元)的溢價。花旗集團在澳的消費者業務凈資產總額為32億澳元,截至6月的隱含估值為34.5億澳元。
從當日公開的擬收購交易情況來看,花旗將把122億澳元貸款和90億澳元存款轉給NAB。作為澳大利亞市值第四大的銀行,NAB的人員也將隨著此次交易變得更為龐大,將迎來包括高級管理層在內的約800名花旗員工加入。
“花旗集團消費者業務的擬議收購帶來了無擔保貸款的規模和深度專業知識,特別是信用卡,這仍然是客戶付款和管理現金流的重要方式。”NAB首席執行官羅斯·麥克尤恩(RossMcEwan)表示,隨著支付行業與卡領域的迅速發展,此次收購將獲得更大份額的支付和交易數據,從而有助于推動該行個人銀行業務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NAB個人銀行業務的戰略增長目標。
據NAB披露的消息,上述擬議收購的完成尚待相關監管部門批準,包括來自聯邦財政部長、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和澳大利亞消費者信貸委員會的批準,預計這一系列審批工作將在2022年3月完成。
機構業務仍是香餑餑
值得注意的是,NAB日前發布的聲明特地強調,花旗集團在澳大利亞的機構業務不包括在擬議收購中。也就是說,花旗在澳洲的機構業務并未花落旁人。
今年4月15日,花旗集團突然宣布,計劃對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該業務將退出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全球13個市場。從該集團今年一季報中可窺,企業機構客戶業務表現強勁,這或許是花旗宣布個人銀行業務重組戰略的契機。
而此次與NAB的交易,正是花旗打響個人銀行業務重組工作的“第一槍”。“正如這筆交易所顯示的那樣,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更新我們的戰略,并執行我們已經做出的決定。”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范潔恩在聲明中稱,集團對該筆交易的經濟效益“非常滿意”,并計劃將所得款項用于戰略重點的投資,繼續向股東返還資本,以及為澳大利亞的1500家機構客戶提供服務。
據了解,花旗將計劃退出在澳大利亞、巴林、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和越南的個人業務,調整為在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倫敦的四個財富中心經營上述地區的消費者銀行業務。不過,花旗將繼續在上述13個市場中服務機構客群,包括私人銀行、現金管理部門,以及投資銀行和交易事業等。
“雖然其他13個市場都有優秀的業務,但我們沒有競爭所需的規模。”范潔恩彼時在聲明中稱,該集團相信其資本、投資美元和其他資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以應對亞洲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中回報率較高的機會。“我們將繼續提供戰略決策的最新信息,同時努力提高為股東帶來的回報。”范潔恩表示。
亞洲市場受青睞
不單單是花旗,包括美國銀行、匯豐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在內的全球大型銀行都在進行著業務層面的戰略調整,其中多有加注亞洲市場之舉。
據外媒報道,美國銀行從去年開始重組全球股票部門,該行對銷售和交易業務管理層也進行了改組。此外,匯豐也在醞釀推出美國零售銀行業務,將業務重點轉向財富管理和國際銀行。今年4月,匯豐宣布多個核心業務部門的全球主管將遷至中國香港工作,在香港和新加坡開設新的家族辦公室,以更好服務亞洲地區的高凈值客戶。
在英國退歐后,德意志銀行也快馬加鞭對企業銀行進行改革重組。該行宣布,將把100名銀行家從倫敦遷往歐盟和亞洲的辦公室。
渣打集團也在去年秋季宣布,將把零售和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業務合并為一個新的部門,還把東盟和南亞區域與大中華和北亞業務合并。“把重點進一步放到整合我們的亞洲業務方面,可讓我們在企業和機構客戶開發這些富有活力的市場之際,更好地為它們服務。”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BillWinters)彼時在聲明中表示。
花旗銀行在今年春天也表示,花旗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重組不涉及花旗在中國市場的企業和機構客戶業務。“中國市場仍然是花旗全球戰略和業務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花旗稱,將在華尋求籌備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期貨公司,以進一步豐富其產品和服務。近日,花旗中國也獲得了《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將正式為國內公募和私募提供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服務。
聚焦跨境與財富管理
從早前經營情況來看,外資行在中國內地的展業并不十分樂觀。有外資行高管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坦言,外資行在內地展業普遍會面臨“水土不服”的情況,如何突破國與國之間在市場環境、文化、法律制度等層面存在的差異問題,一直是各家的顧慮點。
“現在國內不管是國有行、地方行,還是私人銀行,都有很多布局,業務空間就這么大,外資進來就很受限制。”亦有華東地區資深銀行從業者向證券時報記者直言,國內銀行業本身相關業務都“吃不飽”,在國內銀行業發展迅速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外資行在網點布局等方面難以有出色表現。
近兩年來,許多外資行也加碼財富管理業務。“外資行在跨境業務、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資本運作和風控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有分析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對于在歐美市場已經發展相對成熟的財富管理,外資行相對來說經驗較為豐富,“國內經濟持續保持高增長,居民財富積累快,從近年來趨勢看,高凈值人群規模在快速擴大,相應個性化、高質量的財富管理服務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目前,國內金融服務業發展總體滯后于實體經濟需求,除了企業、投資以及居民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層面,國內投資者還有全球配置資產的需求,而海外投資者則有投資國內人民幣資產的需求。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也向記者指出,未來,在較好平衡自身優勢和市場競爭的領域內,外資行可能會聚焦以下幾類業務:一是跨境金融業務,例如境內外投融資業務,深度參與人民幣跨境結算、投融資業務和“一帶一路”業務等;二是國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除投融資之外,還有企業風險管理、信息服務,幫助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等;三是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以及和中資行深度合作競逐個人業務市場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