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09:49 |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駿成科技的凈利潤增速與營收增速差距較大。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其研發能力較弱,六年內沒有發明專利,且核心產品技術即將面臨更新換代的風險。...
8月4日,江蘇駿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駿成科技)創業板首發上市申請獲得通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注意到,駿成科技的凈利潤增速與營收增速差距較大。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其研發能力較弱,六年內沒有發明專利,且核心產品技術即將面臨更新換代的風險。
研發能力弱 六年無發明專利
駿成科技主要從事定制化液晶專顯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TN型(含HTN型)、STN型、VA型液晶顯示屏和模組及TFT型液晶顯示模組。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駿成科技在職員工1,412人,其中研發與技術人員97人,研發與技術人員占比6.87%。在學歷方面,該公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共有56人,占員工總數的3.97%。
由此可見,駿成科技96.03%的技術人員學歷水平為專科及以下。通常情況是,研發人員學歷低,公司的研發能力也就相對較弱。
另外,研發技術人員薪酬方面,2020年上半年,駿成科技研發及技術人員工資薪酬總額449.82萬元,平均每人5.11萬元,按一年來算也只有10.22萬元/年。在上述研發技術人員當中,核心技術人員5名,分別為應發祥、許發軍、郭漢泉、嚴義軍、羅瀟,其2019年薪酬分別為71.42萬元、38.15萬元、17.95萬元、18.32萬元和11.60萬元,合計157.44萬元。
如果上述核心技術人員2020年薪酬保持不變,那么,排除上述技術人員之后,剩下的技術人員平均薪酬只是8.94萬元。
與可比同行公司對比,截至2019年年底,同行上市公司秋田微研發人員為162人,占公司人數的比例為8.56%。其2019年研發人員總薪酬為2361.20萬元,平均每人14.58萬元。可見,駿成科技在研發人員占比及薪酬方面,與秋田微均有較大差距。
在研發投入方面,從2018年至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期),駿成科技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799.58萬元、1967.85萬元和2037.14萬元,研發費用率4.77%、4.36%和4.49%;而同期秋田微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2803.48萬元、3893.89萬元和3870.77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92%、4.83%和4.72%,由此可見,無論是研發投入金額還是研發費用率,駿成科技均低于秋田微。
在研發投入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駿成科技的研發成果也相對較少。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駿成科技及其子公司共擁有53項專利權,其中18項為發明專利,35項為實用新型專利。而其發明專利的申請時間均在2012年至2015年之間,其中最新的一項發明專利申請日為2015年7月29日。也就是說近6年時間里,駿成科技沒有一件發明專利獲批。
核心產品技術面臨更新換代
除了研發能力弱外,駿成科技的核心產品全部基于LCD技術,而該項技術即將面臨更新換代。
眾所周知,液晶顯示技術已經經歷了多次迭代,最早的LCD取代了傳統陰極射線管(CRT),成為平板顯示(FPD)的主流技術;此后經歷了TN型、STN型、高性能液晶顯示材料薄膜晶體管(TFT)三次迭代。
駿成科技認為,液晶顯示企業必須基于液晶顯示屏的傳統優勢不斷升級優化,進一步提升液晶顯示產品的性能,這樣才能有效延長液晶顯示的產業生命周期,創造更多液晶顯示市場需求。而此次IPO,駿成電子擬募資5.5億元,投建于車載液晶顯示模組生產項目(3.5億元)、TN、HTN產品生產項目(0.6億元)、研發中心建設項目(0.4億元)以及補充流動資金(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駿成科技的車載液晶顯示模組項目能夠投產,也將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早在2018年,京東方精電便投資13.57億元建設車用液晶顯示模組及車載智能交互研發平臺項目。而亞世光電也募資4.18億元用于工控與車載液晶顯示屏生產線項目等。
與此同時,隨著OLED面板制造成本的下降,其應用市場已經逐步從手機領域的高端市場走向中低端市場,而在車載顯示、工控、醫療等專業顯示領域,LCD面板也將面臨著OLED產品的競爭。
根據Omdia數據,報告期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在全球車載顯示領域幾乎沒有應用,但此后幾年將獲得快速增長,預計至2025年其在車載顯示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19億美元。
目前來看,除了京東方、LGD、深天馬、維信諾等面板廠紛紛投建OLED模組項目之外,合力泰、亞世光電等模組廠商也加速布局OLED顯示技術。
駿成科技也坦承,平板顯示技術發展至今,除了液晶顯示技術外,還存在OLED、Mini-LED、Micro-LED、QD-OLED等性能優異的顯示技術,如OLED技術就存在液晶顯示技術難以突破的柔性可折疊、透明顯示等特性,隨著OLED成本更低、性能指標更優等,公司的產品技術也將面臨被替代的風險。
凈利潤增速與營收增速差距大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駿成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77億元、4.51億元和4.54億元,整體保持增長;凈利潤分別為3820.89萬元、7989.05和6431.19萬元,2020年凈利潤相比上期略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駿成科技凈利潤同比上漲109.09%,而當期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19.63%。針對這一情況,駿成科技在招股書中并未作詳細說明。
與營收增長相匹配,駿成科技的應收賬款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報告期內,該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09億元、1.39億元和1.5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96%、30.76%和34.62%。
同時,駿成科技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98.45%、99.00%、96.47%,有所下降,賬齡在1—3年的應收賬款占比在2020年有明顯上升。由此可見,駿成科技在應收賬款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應收賬款賬齡也在由短期向長期轉變。
對比應收賬款周轉率可以發現,報告期內,駿成科技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3.38次、3.64次和3.07次,略低于4次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與可比公司亞世光電、秋田微更是差距較大。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張,駿成科技應收賬款規模或將進一步擴大,若超過信用期的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將對其營運資金周轉和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導致應收賬款產生壞賬的風險。
另一方面,駿成科技的存貨規模的持續擴大也增加了流動資金積壓規模和資金周轉壓力。報告期各期末,駿成科技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943.37萬元、6765.56萬元和8413.36萬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8.37%、19.57%和23.04%。
如果該公司未來無法按照預期推進其產品銷售,將可能產生存貨積壓乃至毀損,增加營運資金壓力及財務成本負擔,或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