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09:38 | 來源:資本邦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就九州一軌科創屬性、市場空間與市場地位、成本和生產過程、收入確認、毛利率、研發費用等18個問題進行問詢。...
9月23日,資本邦了解到,北京九州一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州一軌”)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
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就九州一軌科創屬性、市場空間與市場地位、成本和生產過程、收入確認、毛利率、研發費用等18個問題進行問詢。
具體看來,關于科創屬性,上交所要求發行人:(1)按照不同產品分類說明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的具體對應關系及收入占比,各細分產品是否符合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要求及科創板支持方向;(2)說明2010年至今,發行人技術發展情況,結合發行人原材料采購情況、外協加工情況、產品關鍵生產環節說明發行人是否主要從事設計、組裝,核心技術先進性如何體現;(3)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技術發展情況,發行人主要產品技術路線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優劣勢比較情況,發行人是否存在技術迭代風險。
九州一軌回復稱,公司的預制式鋼彈簧浮置板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7.2.5減振降噪設備”之“減振裝置、軌道噪音控制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7.2先進環保產業”之“噪聲與振動控制設備”。另外,除上述兩項產品外,公司的聲屏障、隔離式高彈性減振墊和重型調頻鋼軌耗能裝置等產品主要用于噪聲與振動的控制,屬于減振降噪設備和噪聲與振動控制設備,因此,這幾類產品也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政策支持范圍。
公司所從事的業務及所處行業符合國家戰略,屬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創新行業。公司符合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要求及科創板支持方向。
公司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一體化自主研發和技工貿一體化產品創新,經過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已經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研發技術體系,形成了經營發展所需的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公司所擁有的核心技術先進性主要體現在技術方向和產品布局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高度契合、核心技術產品關鍵指標的領先優勢,性能先進,能夠滿足工程實際需要。
公司采用上表中的主要技術完成的“軌道交通阻尼彈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統成套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課題的北京市建委專家組的鑒定意見為“課題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設計仿真模型和分析工具、可更換阻尼器、高效的頂升裝置、小半徑曲線線路安全性評價方法、快速施工等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公司采用上表中的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浮置隔振軌道成套技術完成的“預制短板浮置減振道床”課題由北京聲學學會專家組的鑒定意見為“該技術研究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模塊化設計、高效的三維端部連接裝置、專用的設計方法、快速施工等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除上述技術指標和性能本身體現公司技術先進性外,公司核心技術先進性還主要體現在公司建立相對完善的研發團隊和技術體系,具有緊密結合工程實踐、時刻關注市場需求的持續技術創新能力,早期突破城市軌道交通特殊等級減振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公司核心技術產品關鍵性能指標達到或超過外資公司指標并獲得客戶、行業和政府的高度認可;以及公司在產品制造環節持續推進裝備升級和工藝流程技術改造,大規模使用自動化/半自動化生產線提質增效等方面。具體情況如下:
1、公司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研發體系,具有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
公司建立了一支高學歷、跨學科、技術能力較強的研發團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發人員27名,占員工總數的19.57%,均為本科以上學歷,碩士及以上學歷共13人,占研發人數的48.15%。依托于上述較高層次的研發團隊,公司建立了獨立的研發管理制度、研發內部控制流程及激勵機制構建了公司完整且獨立的研發體系和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
此外,公司構建了基于大數據的數值仿真、分析、預測技術體系和平臺,打造了軌道交通病害治理與振動噪聲控制實驗平臺,建立了CNAS實驗檢測中心,上述實驗平臺、實驗中心的建設,有效保證了公司進行持續的技術研發。能夠緊密結合工程實踐,時刻關注市場需求開展深入、扎實的研發工作。
2、公司早期突破城市軌道交通特殊等級減振領域的“卡脖子”技術,促進了國內鋼彈簧浮置板軌道的技術創新和推廣普及鋼彈簧浮置板所用的地鐵隔振器產品需要在有限空間內解決各種技術要求,這就使得隔振器產品研發難度大大增加,而公司基于長期從事工業設備大荷載阻尼彈簧隔振系統設計、制造、檢測的專業技術團隊和經驗積累,成功實現“阻尼-質量-彈簧”系統在軌道交通領域的“迷你化應用”,通過自主創新獨辟蹊徑攻破國外專利技術壁壘,研發出滿足性能指標和工程實際需要的產品,突破城市軌道交通特殊等級減振領域的“卡脖子”技術瓶頸,實現了相關技術的自主可控,將簡單的“中國制造”升華為“中國創造”。具體情況詳見本問詢函回復“問題二:關于市場空間與市場地位”之“二、上述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面臨“卡脖子”技術的主要方面,與發行人產品的關系,結合相關產品國產化率情況說明相關表述是否準確”。
3、公司核心技術先進性體現在利用核心技術設計開發出性能指標優異、競爭力較強、客戶認可度高的產品
公司自設立以來,堅持自主研發和產品創新,經過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已經形成獨立的研發體系和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并形成了10項核心技術。同時公司基于多年的技術創新、工程實踐經驗積累和振動噪聲實測大數據,已在軌道減振降噪、基礎隔振、消吸隔聲以及軌道運維領域形成一系列較為全面的定制化產品技術體系,可根據項目的減振降噪實際需求,按“分頻段、分速度、分場景”原則,提供相對標準化的新建項目服務,也為既有線路暴露出不同“問題”的工程項目提供從“診斷分析”到“內外科結合治療”全過程的“減振降噪改造和治理”的定制化服務,切實為客戶解決“噪聲擾民,投訴居高不下”的難題。公司產品與服務已經應用于國內30多個城市的80多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減振降噪工程。
公司核心技術先進性體現為基于不同的應用場景,將核心技術與客戶需求深度融合,開發設計出性能指標優異、市場競爭力較強、客戶認可度高的產品。公司相關核心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對比情況詳見本問詢函回復“問題一、關于科創屬性”之“一、公司主要產品關鍵性能指標與境內外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對比情況”。
4、公司自主創新開發的產品獲得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客戶的認可
公司以“自主創新阻尼彈簧浮置道床”“唧筒式阻尼結構”和“突破極限卷繞比的單彈簧設計”為代表的多項技術創新,打破了外資公司產品的專利壁壘,并利用“高速阻尼鋼彈簧隔振器和減振道床技術”進一步開發出了高速阻尼鋼彈簧隔振器及減振道床,其抗疲勞性能、垂直剛度、橫向剛度、使用壽命等關鍵技術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外資公司產品,在確保列車安全運行的同時,保證減振降噪達到預期效果。相關產品獲科技部、環保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4部委頒發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2013年9月);獲科技部頒發的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范項目證書(2014年10月);獲北京市科委等6部門頒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證書(2015年12月)。
經過多年攻關,公司預制裝配式鋼彈簧浮置隔振軌道技術已經完成了軌道結構體系選型、隔振特性理論與試驗研究、預制軌道板制作技術、環保快速精準施工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發,開發了“統一內置”預制浮置隔振軌道技術、產品和成套服務體系。該布置模式目前已被行業認可、在全國推廣應用,也因此在2020年以“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浮置隔振軌道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榮獲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技術進步一等獎。
公司產品所用的“阻尼彈簧浮置板軌道隔振技術”,作為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被環保部三次列入了《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2010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2012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2013年)》,予以推廣。公司“阻尼彈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統”和“預制短板浮置減振道床”產品所采用的技術,作為先進的污染防治技術,被環保部《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領域)》(2017年)分別列為推廣和示范技術類別。
此外,2021年公司入選北京市2021年度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5、公司核心技術先進性體現在產品研發創意設計與生產工藝的無縫銜接、有機整合,而生產制造的自動化升級又為各環節提質增效提供有利保障
(1)在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環節。公司的核心技術體現在減振降噪產品的參數和配方設計、服務于各個工程的結構設計、以項目達標為導向整體把控的統籌設計,從而確保公司的減振降噪產品在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時既能具備較好的減振降噪效果,又能穩定、可靠運行。主要體現在:A.通過大量項目實踐數據及仿真測試結果,歸納及總結關于車輛類型、軸重、車速、維護狀態、軌道類型、敷設形式、地質條件等綜合因素對“輪軌關系”及噪聲振動傳播機制的影響,研發并設計出“唧筒式阻尼結構”的阻尼鋼彈簧隔振器;B.通過數據收集、分析和反復試驗調整,結合工程實踐,對阻尼彈簧隔振器的彈簧結構、技術參數等進行大量檢驗,形成適配于公司阻尼彈簧隔振器的彈簧結構,滿足高能量耗散效率和低故障率的要求;公司核心技術的另一方面,則是一直奉行“細節決定一切”的原則,在產品研發、工程設計各環節,努力實現創意設計與生產工藝的無縫銜接、有機整合,通過采用成組工藝和模塊化設計等先進理念,確保產品設計的工藝可行性、工件可加工性以及全過程品質可控。
(2)在核心部件生產、成套組裝環節。公司通過三期裝備升級和工藝流程技術改造,大規模使用由自動/半自動多工位組合機床組成的數控加工自動生產線,以及自動焊接生產線和自動裝配生產流水線。通過自動化改造和“ERP”與“MES”兩級數據融合,合理匹配先進的成組工藝和模塊化設計,解決了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難題,在“多快好省”的同時可以最大限度確保產品加工的精細化、工藝參數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確保公司各項技術要求標準能夠在產品生產中得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確保產品技術先進性得以實現,為各環節提質增效提供有利保障。而且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也是依仗公司自動化生產線大幅度減少操作人員的優勢,為迅速復工復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軌道交通行業本身來看,行業對安全性、產品耐久性的高要求,軌道減振行業基本都是在質量-彈簧-阻尼隔振系統理論指導下的應用創新。在軌道交通減振行業不發生重大技術路線變化及材料突破的情況下,公司核心技術迭代風險較低。
關于市場空間與市場地位,根據申報材料,公司在城市軌道交通減振降噪治理領域處于行業前三位。公司突破了外資產品的專利壁壘,打破外資公司阻尼鋼彈簧隔振產品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技術壁壘和市場壟斷,突破城市軌道交通特殊等級減振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實現了相關技術的自主可控。
上交所要求發行人說明:(1)公司主要產品市場空間測算情況及依據,發行人處于行業前三的認定依據,所處領域前5名企業的基本情況;(2)上述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面臨“卡脖子”技術的主要方面,與發行人產品的關系,結合相關產品國產化率情況說明相關表述是否準確。
九州一軌回復稱,公司傳統的鋼彈簧浮置道床減振系統和預制式鋼彈簧浮置板產品預計在“十四五”期間面臨的市場空間為57-102億元之間,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其他TOD上蓋專項防治、城市軌道運維與病害治理類業務由于是報告期內新推出的業務,盡管收入占比較低,但未來發展預期較好,面臨的市場空間較大。
在市場競爭中,公司中標率和市場覆蓋率均處于行業前三地位;在技術上,公司較早的突破了國外技術的專利壁壘,形成獨立的技術路線,實現了相關技術和產品的自主創新,具有行業引領作用;因此,公司認為自己處于行業前三的地位,具有充分、合理依據。
地鐵隔振器研發需要在有限的空間里完成嚴苛的技術指標,具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外資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專利保護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并以其產品為參考形成了行業技術標準,對行業后來者形成了技術門檻、專利壁壘。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了性能優異的隔振器產品,隔振器產品組也能夠保持長期的一致性、穩定性,并持續實現“毫米級”的精細化行程控制。公司在較早時期突破了城市軌道交通特殊等級減振領域的“卡脖子”技術,研發的隔振器產品具有先進性,實現了相關技術的自主可控,推動了行業技術的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