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3 08:34 |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注意的是,定增預案的披露并沒有讓公司股價上漲,當日反而下跌4.96%,之后持續下行。從市場反應來看,此次定增似乎并未得到投資者的充分認可。...
12月1日,光華科技(002741.SZ)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2.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投入高性能鋰電池材料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分別為11.7億元和8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定增預案的披露并沒有讓公司股價上漲,當日反而下跌4.96%,之后持續下行。從市場反應來看,此次定增似乎并未得到投資者的充分認可。
項目預期過于樂觀
預案披露,此次定增主要是投資高性能鋰電池材料項目,主要采用拆解退役磷酸鐵鋰電池得到的正極粉和負極片作為主要原材料,計劃建設年產5萬噸磷酸鐵和1.15萬噸碳酸鋰的綜合回收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2.38億元。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1-9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92.0GWh,同比上升169.1%;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44.8GWh,占總裝車量的48.7%,同比上升332%。2021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5-8年的使用壽命測算,國內2014年投產上市的動力電池在2019年已經開始進入批量報廢期,退役電池的回收市場廣闊。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中國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達143億元左右,到2025年或將超400億元。
據光華科技測算,此次項目建設周期為18個月,投資回收期為5.63年(含建設期),達產年凈利潤2.31億元,而上市公司2020年全年的歸母凈利潤不過3613萬元,公司對項目的預期效益是否過于樂觀?
回看歷史,光華科技曾于2018年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融資2.49億元,投資于年產1.4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建設項目,總投資為4.2億元,其中建設投資3.6億元、流動資金6000萬元。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約為32.60%,投資回收期約為5.37年(含建設期),預計正常年可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0.17萬元,年凈利潤約為1.32億元。但該項目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效益卻是-529萬元,與之前的預期相差甚遠。
而此次定增,上市公司不再是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而是轉為磷酸鐵鋰綜合回收項目。雖然產品相差無幾,但環節已經從前端的生產變為后端的綜合回收,此次定增能否順利實現預期的利潤有待時間驗證。
PCB主業發展不樂觀
光華科技2015年登陸資本市場,公司最初主要從事化學專用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自上市至今,PCB化學品都是公司第一大主業。
2018-2020年,上市公司收入分別為15.2億元、17.14億元、20.14億元,其中PCB化學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8.52億元、8.68億元、10.38億元,占比分別為56.02%、50.67%、51.51%。自上市至今,PCB化學品一直是公司第一大主業,并且占比均超過50%。
PCB(印制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互相連接的重要載體。根據Prismark預測,2020至2025年,PCB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8%,到2025年全球PCB行業產值將達到863.3億美元。從中國市場來看,根據Prismark的數據,2020年中國PCB產值為351億美元。
根據五礦證券的數據,2018-2020年,中國PCB產值從327億元增長到351億美元,三年時間PCB行業增長7.34%;同期,公司PCB業務收入從8.52億元增長到10.38億元,,增長21.83%,快于行業產值增速。
從PCB全球的發展來看,中國憑借著勞動成本低、市場潛力大、下游產業集中等優點,近幾十年來PCB行業產能不斷向中國大陸遷移。國產PCB憑借性價比優勢導致進口替代進程加速,中國有望在全球PCB行業中逐步取得領導地位。根據Prismark的數據,2020年,中國PCB產值為351億美元,預計2025年全球份額達到53.4%,占據主導地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光華科技相關產品收入增長雖高于行業,但目前的規模十分有限,與競爭對手相比差距更為明顯。
在已經上市的PCB前三大公司中,2020年,鵬鼎控股(002938.SZ)銷售額為298.51億元,占比為12.33%;東山精密(002384.SZ)銷售額為187.71億元,占比為7.75%;健鼎科技(3044.TW)的銷售額為128.97億元,占比為5.17%。
而2020年,光華科技銷售額僅為10.38億元,與前三大公司相差甚遠。
第一大主業規模的差距也讓公司的核心的財務指標不斷弱化。
2018-2020年,光華科技的收入分別為15.2億元、17.14億元、20.14億元,期末的應收款分別為3.95億元、4.65億元、7.6億元。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收入為18.45億元,應收款為8.72億元,公司應收款的增幅遠高于收入的增幅。
由于應收款不斷增加,光華科技的現金流很不穩定,而且凈利潤的現金含量也越來越低。
2018-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897萬元、3530萬元、4921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4975萬元、5769萬元、1.25億元、-1505萬元。報告期內,公司獲得的凈利潤總和為2.24億元,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總額為1.18億元,遠低于凈利潤。
從PCB行業來看,雖然2020年前10大廠商合計占比為50.7%,還處于相對分散的階段,但光華科技此次的定增方案已經充分說明其未來的方向會更多偏向于鋰電池材料。因此,按目前的發展態勢,公司PCB業務的前景難言樂觀。
多元化戰略效果堪憂
雖然PCB一直是光華科技的第一大主業。但自上市后,公司進入了多個領域。
光華科技2015年上市,公司當年實現收入8.63億元,其中PCB化學品收入為5.64億元,占比65.35%;化學試劑收入為2.73億元,占比31.63%;其他專用化學品收入為2451萬元,占比2.84%。2016年,公司增加了配套貿易業務,2017年,公司進軍新能源材料領域,主要產品有三元前驅體、磷酸鐵和磷酸鐵鋰。
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0.14億元,其中PCB化學品收入為10.38億元,占比51.51%;化學試劑收入為2.49億元,占比12.36%;鋰電池材料收入為2.88億元,占比14.28%;配套貿易收入為1.8億元,占比8.93%;退役電池產品收入為6617萬元,占比3.28%;其他收入為59萬元,占比0.03%。雖然PCB化學品仍是光華科技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但公司的業務已經涵蓋多個領域。
從2017年至今來看,多元化業務布局并沒有給公司帶來更好的經營成果。2017-2020年,公司收入分別為12.99億元、15.2億元、17.14億元、20.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163萬元、1.31億元、897萬元、3530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為18.45億元,凈利潤為4921萬元。報告期內,雖然光華科技的收入在不斷增長,但凈利潤起伏很大。
從盈利能力來看,2017-2020年,光華科技毛利率分別為23.76%、24.89%、19.41%、15.87%,凈利率分別為7.05%、8.63%、0.52%、1.75%。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16.01%,凈利率為2.67%。
從整體來看,光華科技的多領域布局雖然增加了收入規模,但也讓盈利能力不斷下滑。
資金壓力大增
在盈利能力不斷下降落的同時,光華科技的資金越來越緊張。2017-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公司期末的短期借款分別為1.95億元、3.98億元、4.51億元、5.15億元、4.92億元,不斷攀升。
2021年三季度末,光華科技貨幣資金1.79億元,短期借款為4.9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5913萬元,兩者合計為5.51億元,公司現有的貨幣資金已經不足以覆蓋一年內到期債務。
在資金壓力不斷增加的同時,光華科技的資產負債率不斷走高。2017-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公司期末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9.18%、48.47%、51.61%、52.89%、45.78%。過去5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2020年年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
依靠原有的主業解決資金壓力似乎變得越來越難。因此,此次定增就變得尤為重要。從目前來看,雖然行業前景樂觀,但不確定性依然很大。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經向光華科技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公司沒有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