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14:33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料顯示,大洋世家主要從事海洋食品的生產與銷售和遠洋捕撈業務,國際客戶包含日本三菱、日本水產株式會社、新加坡三海等,國內客戶包含海底撈、沃爾瑪、永輝超市等。...
經歷6年上市輔導,更換3家券商,主營遠洋捕撈的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洋世家”)近日更新招股書,擬在滬市主板上市,募資16億元。若進展順利,大洋世家或成為“萬向系”第5家上市公司。
大洋世家表示,公司目前負債水平高,上市募資不但可以增加產能,也可以緩解短期償債壓力。而與此同時,大洋世家還有營收易受國外市場變化影響、食安問題難管控等情況需要面對。
或成“萬向系”第5家上市公司
2021年12月16日,證監會官網披露大洋世家更新后的招股書,大洋世家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9000萬股,在滬市主板上市。資料顯示,大洋世家主要從事海洋食品的生產與銷售和遠洋捕撈業務,國際客戶包含日本三菱、日本水產株式會社、新加坡三海等,國內客戶包含海底撈、沃爾瑪、永輝超市等。
目前,大洋世家90%股權被控股股東萬向三農持有,10%被大洋投資持有。魯偉鼎通過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控制萬向三農,同時作為大洋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合計控制大洋世家100%的股份,為大洋世家實際控制人。資料顯示,魯偉鼎為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之子,現任萬向集團和萬向三農董事長。大洋世家若順利上市,將成為萬向錢潮、承德露露、萬向德農、順發恒業后,“萬向系”第5家上市公司。
事實上,大洋世家的IPO籌備之路早在6年前就已開啟。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大洋世家曾接受東方花旗證券上市輔導,后因上市計劃調整而結束。2017年12月起,大洋世家接受國泰君安上市輔導,但因輔導時間較長,項目團隊和相關受輔導人員產生變更,輔導工作在2019年12月終止,國泰君安表示,會在安排完新項目團隊成員后,盡快重新申請上市輔導。2020年8月底,大洋世家再次啟動上市輔導,但輔導券商已換為財通證券。
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大洋世家實現凈利潤2.41億元、2.6億元、2億元、1.69億元,主營業務毛利率為16.65%、14.81%、12.98%、14.06%。大洋世家表示,主營業務毛利率前期下降,部分原因是冷凍冰鮮水產品、超低溫金槍魚加工品和金槍魚原魚的毛利率下降,以及新收入準則調整;2021年上半年上升,是因毛利率較高的魷魚銷售收入占比上升,以及金槍魚原魚和冷凍冰鮮水產品毛利率上升。
本次IPO,大洋世家擬募集資金16億元,其中11億元將投入海洋食品加工冷藏物流基地項目,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大洋世家稱,隨著項目投入以及規模擴張,公司經營所需資金規模持續上升,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銀行借款余額為9.51億元,負債水平較高,使用5億元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借款,可降低負債規模,緩解短期償債壓力,減少財務費用,提高盈利水平。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達產后,大洋世家將新增10.75萬噸各類海洋生物產品的加工能力。但大洋世家也提及,因新增產能對公司市場開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未來客戶需求增長放緩,或新市場拓展不暢,也可能出現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產后產生銷售風險。
營收易受國外市場變化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大洋世家每年收入中,約四成來自外銷。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大洋世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2.56億元、31.58億元、32.66億元、19.33億元,外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44.36%、41.15%、42.75%、32.05%。大洋世家稱,隨著公司募投項目的投產,出口規模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新京報記者分析,四成業務在國外的企業經營風險會更高。“未來兩年內,世界范圍內的疫情還是會對行業產生影響,企業如果對整個產業鏈完整度的可控性不高,疊加復雜的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影響未來發展。”
除疫情影響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大洋世家在國外市場的經營還會受到貿易政策、關稅水平的影響。如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后,美國提高進口關稅比例,大洋世家主要銷往美國的凍煮金槍魚魚肉亦在加稅清單中。對此,大洋世家表示,目前正通過開拓市場,減少中美貿易摩擦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但如果未來進口國家或地區的貿易政策發生調整,或國際貿易市場格局產生改變,可能對公司的出口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外銷過程中,大洋世家還存在部分產品銷售市場集中風險。其中,2018年-2020年,大洋世家直接銷售給日本市場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1.22%、11.90%、10.53%。大洋世家認為,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超低溫金槍魚消費市場,公司超低溫金槍魚主要銷往日本。雖然大洋世家與日本三菱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超低溫金槍魚銷售的穩定性,但如果未來大洋世家產品在日本市場競爭力下降,或日本市場對超低溫金槍魚的需求量下降,同時如果公司未能及時開拓新的市場,將影響盈利能力。
多批進口產品因食安問題未準入境
業績存在風險的同時,近兩年,大洋世家和旗下公司多次被檢出食安風險。2020年2月,大洋世家旗下上海大菱因自制銷售的冷食類海鮮色拉抽檢不合格,且存在未向許可登記機關變更登記,擅自改變經營項目“熱食類食品制售”的情形,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沒收違法所得700元,罰款2萬元。同年10月,因浙江大菱杭州分公司使用超過保質期的海苔制作銷售壽司,被杭州市拱墅區市場監管局處以1.5萬元罰款。此外,同年3月9日,上海大菱因在其經營的官網產品詳情頁描述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的廣告內容,違反廣告法,被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并處以1萬元罰款。
就大洋世家本身而言,海關總署每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顯示,2021年1月,大洋世家1批次進口自日本的185千克紅金眼鯛,因甲基汞超標未準入境;7月,大洋世家進口自日本的1批次128.3千克紅金眼鯛,因寄生蟲未準入境;8月,大洋世家進口自阿根廷的2批次共26.996噸凍魷魚頭,因包裝不合格未準入境。
本次招股書中,大洋世家也提及食品安全問題存在許多不可控性,“雖然公司建立了全產業鏈質量控制體系,但產品質量仍不可避免地受限于原材料供應、供應商生產能力、運輸過程及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完全避免一些不可預見因素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的風險”。
朱丹蓬認為,從事進出口貿易的食品企業會面臨更嚴峻的食安風險。其物流程序的復雜性會增加各個環節食安管控的難度。就整體發展而言,即便順利上市,食品安全也會一直是此類企業的風險。
圍繞籌備6年才沖刺IPO的原因、如何抵御外銷業務背后的國際市場變化風險、如何加強進出口食安管控等問題,2021年12月31日,新京報記者依據招股書信息多次致電大洋世家,截至發稿,電話尚未接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