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 10:09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了解,君實生物與阿斯利康的合作達成于2021年2月28日,雙方合作僅僅10個月,在如此短期間內結束合作,引發市場關注。...
1月4日晚,上市公司君實生物發布公告稱,隨著公司自建的商業化團隊逐步成熟,2021年12月31日,公司與阿斯利康制藥簽署了《獨家推廣協議之終止協議》,公司收回原協議約定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推廣權。
此前,在2021年12月9日,阿斯利康宣布,其中國腫瘤事業部總經理殷敏將離職,最后工作日為12月31日。腫瘤事業部核心高管離職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顯現。
據了解,君實生物與阿斯利康的合作達成于2021年2月28日,雙方合作僅僅10個月,在如此短期間內結束合作,引發市場關注。
針對此事,《證券日報》記者聯系到阿斯利康相關負責人,其向記者表示,一切以君實生物發布的公告為準。
君實生物在回復本報采訪時表示,隨著公司自建的商業化團隊逐步成熟,特瑞普利單抗更多適應癥成功納入最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該藥物的市場推廣、提升整體銷售規模。為更好地落實君實生物下一發展階段的產品商業化推廣策略,積極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雙方經友好協商后簽署終止協議。君實生物收回原協議約定的特瑞普利單抗推廣權,公司商業化團隊將負責特瑞普利單抗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部推廣活動,并加強在非核心城市區域的推廣力度。
阿斯利康腫瘤業務團隊大調整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阿斯利康去年前三季度業績承壓,業務團隊尤其是腫瘤團隊大調整或是此次“分手”的重要原因。
2021年11月12日,跨國藥企阿斯利康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阿斯利康第三季度營收為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50%;凈虧損16.52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6.51億美元。具體到中國區業務,銷售額僅增長2%,與近年來的兩位數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業績承壓的背后,阿斯利康開始著手業務架構調整。
據媒體報道,2021年11月15日,阿斯利康中國宣布對部分業務架構進行調整,一方面拆分及縣業務,及縣腫瘤業務并入腫瘤事業部,非腫瘤業務獨立,成為及縣慢病業務部;另一方面將心血管及代謝事業部、腎臟業務部合并,成立心血管、腎臟及代謝事業部。
2021年12月9日,阿斯利康宣布,其中國腫瘤事業部總經理殷敏將離職,最后工作日為12月31日。2021年12月10日,百濟神州官宣,殷敏于2022年1月加入百濟神州,擔任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同時將成為百濟神州中國領導團隊和全球執行委員會的成員。
2021年12月16日下午,阿斯利康中國宣布將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全渠道事業部,任命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劉謙為全渠道事業部負責人,全面領導阿斯利康中國及縣慢病業務部、零售業務部、社區業務部、飛鷹業務部及東五縣域市場工作。
PD-1競爭加劇
一方面是跨國藥企阿斯利康自身的調整,一方面是PD-1單抗賽道競爭加劇。
君實生物研發和生產的特瑞普利單抗,是首個獲批的國產PD-1抗體。而當下,國內PD-1/PD-L1賽道競爭已經激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共有12款PD-1/PD-L1上市,其中包括6款國產PD-1、2款國產PD-L1、2款進口PD-1、2款進口PD-L1。此外,當前還有多款國產PD-1/PD-L1、1款PD-1/CTLA-4雙抗處于上市審評階段。安信證券發布的研報介紹,預計至2022年底,將共計有17款PD-1/PD-L1單抗、1款PD-1/CTLA-4雙抗在國內上市,其中國產PD-1/PD-L1共計14款(含雙抗)。
除了日漸增多的競爭對手外,PD-1的價格也日趨白熱化。據媒體報道,新上市的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的派安普利單抗,在慈善贈藥等條件下,年費用壓已低至1.95萬元/年。如此紅海大戰,讓PD-1單抗企業“如坐針氈”。
“能夠清晰的看到,越早進入市場的PD-1產品,越能以最快的速度搶占市場。”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PD-1單抗比拼的就是上市和進入醫保目錄放量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PD-1/PD-L1產品與外企攜手開發、在中國市場推廣的案例并不罕見。例如,基石藥業在宣布公司PD-L1上市之際,表示將與輝瑞通力合作,利用雙方的資源和優勢,全面提速商業化布局。
在阿斯利康宣布與君實生物分手之際,此前,與信達生物共同推廣信迪利單抗的禮來制藥曾對外表示,2022年起禮來制藥2021年以來負責的約15%醫院拜訪量將轉交信達生物,信達生物將負責信迪利單抗在中國100%的醫院拜訪。
至此,跨國藥企退出國產PD-1單抗推廣市場是否會成為趨勢?本報將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