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08:5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炳瑤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快報》注意到,報告期內,華新環保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而且報廢機動車拆解產能利用率呈下滑趨勢,從2018年的73.37%下滑至2021年上...
《電鰻快報》文 / 李炳瑤
2021年11月18日,華新綠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新環保)在創業板成功上會。2022年1月17日,該公司已提交注冊。招股書顯示,華新環保的主營業務為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和處理處置,主要包括電子廢棄物拆解、報廢機動車拆解、廢舊電子設備回收再利用和危險廢物處置等。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快報》注意到,報告期內,華新環保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而且報廢機動車拆解產能利用率呈下滑趨勢,從2018年的73.37%下滑至2021年上半年的34.71%。該公司的募集資金中有2500萬元將用于“冰箱線物理拆解、分類收集改擴建”項目。
另外,華新環保接近四分之一的營業收來自補貼,隨著國家大幅下調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標準,該公司未來的業績面臨下降的風險。
報告期內,華新環保向個人供應商采購金額占比為95.37%-98.57%,前五大供應商全部為個人,且存在未取得個人供應商采購發票、自開發票、報銷稅金等情況,該公司與個人供應商的復雜關系令人質疑。
產能不飽和卻仍要募資
華新環保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IPO募集資金按照投資項目輕重緩急順序投入,但被公司稱為“最重要和緊急”的“冰箱線物理拆解、分類收集改擴建”項目原有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
招股書顯示,冰箱線物理拆解、分類收集改擴建項目屬于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務,后者一直是華新環保的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至2021年6月,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一半以上,然而同時期內該業務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0.91%、58.87%、63.33%和70.25%。此外,報廢機動車拆解產能利用率呈下滑趨勢,由2018年的73.37%下滑至2021年上半年的34.71%,下滑了近一半。
雖然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務的產能利用率呈逐年上升態勢,但深交所依然要求華新環保說明在拆解業務補貼標準下調對此次募集資金對應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是否存在產能過剩或資產大幅減值風險。
華新環保在回復中稱,募投項目是對公司原有拆解線的升級,沒有提升處理能力,而是提高了拆解線的拆解效率,進而提升廢舊冰箱的拆解量,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升級后,預計拆解能力可由現有60臺/小時大幅提高至100臺/小時,實現年處理量30萬臺。
雖然華新環保想通過募資來擴充產能、補充流動資金,2018年至2021年6月,華新環保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3.43%、22.74%、21.12%和18.90%,報告期內公司資產負債率不但呈現下滑趨勢,而且均低于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營收過于倚重補貼
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華新環保分別實現營收42,198.83萬元、56,950.83萬元、56,950.83萬元和40,043.3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5717.43萬元、8578.69萬元、13,195.03萬元和8479.39萬元,均處于整體上升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補貼對華新環保的業績的積極作用。所謂基金補貼,是基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環保部按照廢舊家電處理企業實際完成拆解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給予定額補貼。
報告期內,華新環保獲得的基金補貼分別為10,489.95萬元、13,668.87萬元、14,851.90萬元和6761.72萬元,分別占總營收的25.10%、23.90%、26.56%和16.99%。除去2021年,近3年華新環保主營業務中超1/4的收入來自基金補貼。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基金補貼有效支撐了華新環保的業績,但另一方面基金補貼審核流程較長,也為該公司帶來大額應收款項,導致該公司營運資金相對緊張。
報告期內,華新環保的應收賬款持續增長,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83億元、2.7億元、4.37億元和5.02億元,占同期公司總營收的67.7%、47.2%、78.2%和126.1%,占同期公司總資產的37.79%、41.47%、41.75%和44.69%。其中,應收財政部廢棄電子產品拆解補貼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8億元、3.47億元、4.26億元和4.81億元,占應收賬款的99.16%、93.79%、97.48%和95.78%。
華新環保表示,受基金補貼審核流程較長、基金收支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公司取得基金補貼的時間通常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基金補貼款未發放之前,公司將存在大額應收款項,公司營運資金相對緊張,財務成本相應增加。
此外,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3月,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大幅下調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標準。
根據最新標準,從2021年4月1日起,房間空調器、電冰箱、微型計算機的補貼標準分別從原來的130元/臺、80元/臺、70元/臺分別下降至100元/臺、55元/臺、45元/臺,其他電子廢棄物的補貼標準也相應降低。
關于基金補貼的問題,監管層也對華新環保提出多輪問詢:1、結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情況審核工作指南(2019 年版)》與原規定差異情況,補充披露上述規定實施后對公司申領相關補貼基金的具體影響,是否存在新規實施后無法申領相關基金或申領比例大幅下降的情形。
2、列表披露各次補貼申報時間、主管部門審核時間、審核流程、審核內容、審核標準、補貼比例、補貼發放時間等信息,主管部門認定相關拆解不符合規范的情況,發行人在自查過程中未予扣減的具體原因,是否存在刻意隱瞞,是否可能被相關部門給予行政處罰或監管措施。
3、結合2021年第二季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采購單價、采購量、采購金額、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及環比變動情況,量化分析基金補貼標準下降可能對未來經營 業績產生的不利影響及經營風險。
華新環保表示,基金補貼作為公司營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基金補貼標準的下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個體供應商占比高 與發行人關系被質疑
招股書顯示,華新環保主要業務為電子廢棄物拆解、報廢機動車拆解、廢舊電子設備回收再利用和危險廢物處置。報告期內,該公司的電子廢棄物拆解收入各期占比均超過50%,為華新環保營業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
報告期內,華新環保向個人供應商采購金額占比為95.37%-98.57%,前五大供應商全部為個人,且存在未取得個人供應商采購發票、自開發票、報銷稅金等情況。
交易所要求華新環保結合個人供應商從事相關業務的規模、時間等說明個人供應商未成立公司的原因。從華新環保的回復材料來看,主要有兩點:一是成立公司會增加個人供應商的稅收成本。二是從事廢舊家電回收業務不需要相關資質,故個人供應商不愿意成立公司。
華新環保在申報材料中,標注“連海霞和栗現軍合并計入連海霞,杜愛芳、崔占強、崔占平和崔占江合并計入杜愛芳”。
根據華新環保在申報材料中披露的前述個人基本情況,連海霞等2人的回收倉庫位于山西省大同市,2014年起與栗現軍合作,2018年起與連海霞開始合作。杜愛芳等4人的回收倉庫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也是2014年開展合作。
據了解,這兩家個體工商戶分別為大同市南郊區海霞廢品回收中心、大同市云岡區杜愛芳廢品回收中心。上述兩家回收中心均設立于2015年1月6日,均位于大同市口泉鄉回去村。
業內分析人士依據該兩家廢品回收中心的工商、年報等公開信息,深入調查后,發現其頗似華新環保前五大個人供應商中,連海霞、杜愛芳兩位供應商設立的個體工商戶。此外,盡管上述兩家廢品回收中心同村,華新環保向連海霞、杜愛芳采購的“四機一腦”單價卻明顯存在差異。
自2019年以來,華新環保向連海霞、杜愛芳采購金額均在千萬元規模以上。交易所問詢華新環保,相關個人供應商與發行人及其關聯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關系、是否存在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的情況,以及是否存在為發行人代墊費用、代為承擔成本或轉移定價等利益輸送情形。
對于以上問題,《電鰻快報》向華新環保發去了求證函,但截止發稿前未收到該公司的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