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10:07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為1.46萬億元,企業年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為2.6萬億元,職業年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約為1萬億元,三項合計金額約...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強調,金融機構必須從大局出發,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同日,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提出完善有利于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制度機制,加大對公募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培育,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機構投資者相較于中小投資者,更依賴中長期策略獲取收益。提高市場機構投資者比重,某種程度上可以抑制市場短期投機行為,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利于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健康有序發展及提升直接融資占比,以更好滿足社會多元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同時有助于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規模持續擴大。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份,以公募、外資、私募為代表的機構持股市值占比已達到44%,較2015年的30%大幅提升。
究其原因,龐溟認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全面深化,監管層通過政策、法律、技術等多層面不斷完善,優化了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
陳靂認為,“目前市場最為期待,也最具潛力的機構投資者,是來自于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資金。”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為1.46萬億元,企業年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為2.6萬億元,職業年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約為1萬億元,三項合計金額約5.06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6%。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相較已覆蓋超十億人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代表私人養老金的第二三支柱尚有很大發展空間,尤其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發展仍處于破冰期。
“目前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資金進入股市的比例,相較于金融機制成熟的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提高這些資金權益投資比重,有利于拓寬它們的收益來源;同時,這些長期資金也可以成為股市重要的‘穩定器’,最終形成雙贏局面。”陳靂說。
龐溟也認為,保險資金、基本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社保基金、銀行理財以及各類資管產品,具有投資周期長、交易頻率低、投資風格穩健的特性,吸引這些資本入市,將對A股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陳靂認為,為推動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首先應適當放寬入市門檻,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資金適度提高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同時,應做好入市指引,完善配套監管措施。
“應繼續引導證券市場投融資理性有序,并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逐步建立對機構投資者的長周期考核機制,促進專業機構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大力培育和促進散戶由直接持股向間接持股轉變。”龐溟認為。
陳靂認為,此次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對秉持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構投資者是一種鼓舞,相信后續機構入市資金量將穩步提高。
在龐溟看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預計今年長期資金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萬億元級別的增量資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