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09:5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財經》將進一步跟蹤報道諾誠健華科創板IPO進展。
《電鰻財經》 文/尹秋彤
4月21日,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簡稱“諾誠健華”)科創板IPO已提交注冊。中金公司為其保薦機構,擬募資40億元。4月2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對諾誠健華的注冊階段問詢問題,至今再無任何進展。
《電鰻財經》注意到,諾誠健華賬戶上“趴”著近60億的資金,公司不差錢卻再來募資40億元,令市場對其上市動機產生質疑。
銀行存款59億還頻繁募資
諾誠健華已于2020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8.95港元,募集資金凈額約為20.93億港元。此次科創板IPO,諾誠健華計劃募資40億元,其中,21.5億元用于新藥研發項目;1.67億元用于藥物研發平臺升級項目;3.94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項目;8773.85萬元用于信息化建設項目;1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電鰻財經》發現,截止2021年12月31日,諾誠健華貨幣資金余額為59.7億元人民幣,占公司資產總額的比率為80.51%。其中銀行存款就有59.2億元,公司2021年利息收入就有1.35億元。賬戶上“趴”著如此多錢,又再次募資,引發外界對其募資合理性質疑。
實際上,諾誠健華的頻繁融資成其習慣之舉。2020年3月港股上市,諾誠健華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24.16億港元,主要投入于產品開發及商業化,計劃于2023 年下半年全部使用完畢。此后不到一年,諾誠健華又進行了一次定向增發,通過向Gaoling及YHG發行1.92億股、1889.5萬股,以每股14.45港元的價格募得近30.42億港元。該筆募資用于臨床試驗,招聘國內外人才,擴大商業團隊,擴大和加速內部發現階段項目,為任何潛在的外部協作和授權引進機會儲備資金,用作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計劃于2021年中期報告出具之日起三年內全部使用完畢。
公司何時扭轉巨虧
截至目前,諾誠健華的主要產品之一奧布替尼(宜諾凱)已于2020年12月獲得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上市。這是一款口服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主要用于治療多種B細胞淋巴瘤。此外,公司還有9款產品處于I/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6款產品處于臨床前階段。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諾誠健華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24.70萬元、136.36萬元,彼時創新藥品奧布替尼尚未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均由其他業務收入構成,主要系向第三方客戶提供檢測分析服務取得的收入。而在2021年1月實現商業化銷售后,藥品銷售收入成為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營業收入隨即暴漲至10.43億元。
得益于新藥上市,公司凈利潤虧損幅度大幅下降。報告期內,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41億元、-3.91億元、-6,454.60萬元。與此同時,其研發費用仍在逐年增長,2019年-2021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13.90億元,占營收比例為132.95%。
業內人士質疑,去年營收暴漲700倍主要靠一款新產品,這令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充滿不確定性。尤為注意的是,新藥研發需要大量前期資本開支,致諾誠健華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2019-2021年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41億元、-3.91億元和-0.65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余額為35.62億元。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將持續虧損。
核心產品獲批進度慢
諾誠健華此次A股IPO擬募資40億元用于新藥研發項目、藥物研發平臺升級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諾誠健華成立于2015年,主營業務為自主研發創新生物藥,截至招股書披露日,公司僅有核心產品奧布替尼(宜諾凱 )于2020年12月獲得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上市開始商業化,其余9款產品處于I/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6款產品處于臨床前階段。
奧布替尼用于治療B細胞淋巴瘤,作用于抗癌靶點BTK,適應癥包括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和復發或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但從競爭上看,諾誠健華旗下奧布替尼產品既無先發優勢,并且在市場上已有多款替代產品,這為其推廣和商業化形成一定不利因素。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范圍內已有奧布替尼、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澤布替尼和替拉魯替尼等5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用于治療B細胞淋巴瘤。同期中國已有奧布替尼、伊布替尼和澤布替尼等3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用于治療B細胞淋巴瘤。上述產品的獲批適應癥集中在復發或難治性MCL、復發或難治性CLL/SLL等,且伊布替尼、澤布替尼在中國的獲批上市時間和納入醫保時間均早于奧布替尼,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而奧布替尼的獲批進度相對落后。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諾誠健華旗下的在研產品,市場均已存在已獲批上市或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競品。未來如果在研競品獲批上市,會加劇市場競爭。若公司商業化團隊競爭力較弱,上述產品可能無法產生符合預期的收入。
《電鰻財經》將進一步跟蹤報道諾誠健華科創板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